俱乐部终于“拥有”运动员
以前,俱乐部以短期租赁形式向地方专业队“租借”队员,只拥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俱乐部为球员支付工资,却无法全方位管理运动员。
现在选手一签四年,俱乐部将拥有球员四年所有权。当举行全国锦标赛以及全运会时,球员依然要代表原来培养单位参赛。球员在俱乐部间流动时,新东家要支付“转会费”。
从成立之时起,乒超联赛就是一个商业比赛与举国体制的“混血儿”。伪职业的属性也体现在球员的归属权上。过去,运动员和俱乐部之间一直是松散的“租赁”关系。俱乐部只拥有对运动员的使用权,但没有球员的所有权;俱乐部为球员支付工资,却无法全方位管理运动员。这样的怪现象也令不少俱乐部怨声载道。
新赛季,乒超俱乐部不再以短期租赁形式向地方专业队“租借”队员,注册选手一律一签四年,这也意味着俱乐部将拥有球员四年的所有权。不过,当举行全国锦标赛以及全运会时,球员依然要代表原来培养单位参赛。下一次球员在俱乐部间进行流动时,新东家要向其所在俱乐部支付“转会费”;如果产生“盈利”,只取其中有限的份额支付给原培养单位。
尽管只有四年,但这依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因为俱乐部可以针对球员进行商业等多方面的开发,同时也提高了俱乐部的联赛主体地位。”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把这一变化归结为乒超走向职业化的关键一步,“运动员交流的新办法是本赛季一系列改革中最大的亮点,是走向职业化最基础和重要的一步。”
刘凤岩说,球员所有权的改革关系着乒超联赛未来的发展。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内蒙古银行乒乓球俱乐部总经理刘伟,有着从运动员到总经理的经历,这位曾经的双打名将始终奋斗在乒超联赛的一线,“对运动员来讲,十几年专业队的生活,有时候会有很想快点逃离这个环境的想法。其实完全可以把乒乓球从自己的事业变成职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内涵不一样。”刘伟坦言,只有完善好乒超联赛球员的所有权,联赛更加职业,球员才能更好地继续自己的运动生涯。
“企业投入都是要看到盈利的,如果本来就该属于俱乐部的权益没有下放,那么俱乐部就失去了原本应有的造血功能。”现在俱乐部拥有球员四年的所有权,刘伟说这也能增加企业投入的信心,“这样俱乐部和企业都能有长远的规划,像商业开发也能更好地结合运动员去运作。”
薪资与赛季表现挂钩
球员领取固定工资,具体数额视摘牌费用而定。
根据新政策,队员的收入为固定工资、赛季出场次数、胜率以及俱乐部额外奖金组成。
伴随球员“所有权”的变化,乒超也废除了原先“摘牌制”的转会办法。球员将按自身意愿联系心仪俱乐部。
这个赛季,郭跃、刘诗雯、许昕、郭焱、马琳等名将纷纷改换门庭。新规明确,除非球员中途退役,否则其签约周期都必须达到4年,4年的转让总费用最高400万元(年均100万元)。原本的摘牌制曾经制造了郭焱1133万元的“天价转会费”。这样的恶性竞争不但令俱乐部背负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同样也给球员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自由转会的新政除了固定球员所有权外,也在客观上遏制个别财大气粗俱乐部对大批优秀球员的“独占”。虽然这项改革触动了地方体育部门的利益,但由于他们从俱乐部得到了相当数目的转让费,因此他们的利益也得到了保证。
与此同时,在球员薪资上,乒超联赛新赛季也有了全新变化。根据新政策,队员的收入为固定工资、赛季出场次数、胜率以及俱乐部额外奖金组成。以郭焱为例,固定年薪为50万元,每场比赛每出场一次1万元出场费,若一场比赛出场两次且都获得胜利则可以获得4.5万元的奖励。乒超常规赛16场、季后赛4场,20场比赛如果郭焱每场比赛都作为一号单打上场两次,且都获得胜利,郭焱整个赛季最多将获得230万元的收入,比以往的120万元固定收入可以增加一倍。但若想获得更高的收入,队员必须保证出场率和胜率。
“现在的乒超收入体系是底薪加出场费,以及赢球奖金和胜率奖金等等。作为运动员,这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凭借赢球拿奖金,也让我们会更加努力。”谈及薪资新政,国手刘诗雯也认为这会对球员形成更多激励。而刘凤岩则是一语道破薪资改革的目的,“以往工资都是按照摘牌大会后固定的,赛季打好打坏收入都是固定的,这赛季不同了,你打得好就多挣,打得不好就挣的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队员的求胜欲,能者多得。”
赛制变化只为电视转播
以往的乒超比赛都是采取五场三胜制的团体比赛,每场比赛为五局三胜制,每局打11分制。
从本赛季起,每场比赛的决胜局均改为7分制,第三场双打比赛和第五场单打比赛还将改为三局两胜制。
为适应电视转播需求,新赛季的乒超联赛赛制也有改革。
以往的乒超比赛都是采取五场三胜制的团体比赛,每场比赛为五局三胜制,每局打11分制;而从本赛季起,每场比赛的决胜局均改为7分制,第三场双打比赛和第五场单打比赛还将改为三局两胜制。
改革后的乒超每场时间将缩减至2小时以内,以往赛事转播中出现的“不结尾”情况将会得到很大改善。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透露:“2011年乒超联赛中,我们有很多不保尾(没有等到比赛结束)的转播。今年出台新赛制后,我觉得保尾的场次会越来越多,它便于电视转播,也便于频道合理安排转播时间,同时我觉得还增强了比赛悬念感,这种悬念感无疑会为观众更愉悦地享受乒乓球比赛的精彩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和平的观点也得到了奥运男单冠军张继科的认同,“赛制上的改变令每场比赛的偶然性,包括以弱胜强的几率要大得多,这样观赏性要比以往大一些。”张继科也承认7分制尽管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挑战,同样也会给自己更多锻炼,“分越少偶然性就越大,1分的话偶然性会更大,不过我认为这也是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包括开局能力的一个机会。所以自己无论是对赛事还是改革政策,都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吧。”
事实上,赛制的改变更多的缘于电视转播以及由电视转播带来的商业赞助。据央视名嘴孙正平介绍,乒超赞助商很看重央视平台,“如果央视不转播,那赞助商投入少甚至不给钱,如果央视要直播而且时段还不错,那么赞助商肯定更愿意支持,其他项目也是这样。”
乒超不仅得到了央视的大力支持,地方电视台也积极转播。以山东鲁能乒乓球队为例,男队和女队的乒超比赛,山东电视台体育频道每轮比赛都会进行直播或录播。过去乒超球市不好,可是每年还搞得挺热闹,也有赞助商不断加入,这也是电视转播带来的效应。
新赛季乒超联赛赛场将借鉴伦敦奥运会蓝色地胶、红色挡板的场地布置,本赛季赛场包装色调趋于橘黄色等暖色调,使场地更为时尚靓丽,适宜电视转播,也能为冬季比赛营造温暖舒适的比赛环境。
未来扩军至10支球队
乒超联赛队伍将在两个赛季内由8支增至10支,增补的球队是上一赛季甲A联赛的冠军队,到2014赛季将恢复升降级。
为了提升乒超联赛的社会参与度和关注度,新赛季乒超将进一步打造联赛的娱乐性和可观赏性,让乒超联赛充分贴近群众。2012年乒超联赛将推出多项大众互动活动,包括:摄影大赛、主持人评选大赛、少年儿童夏令营、最受欢迎运动员评选活动等。新赛季的乒超联赛将进一步走向广大球迷。
除了这些全新的变化外,乒超联赛也在谋划更多的职业化步骤。为了确保职业联赛规模的循序渐进,新赛季乒超暂时取消降级两年。也就是说,乒超联赛队伍将在两个赛季内由8支增至10支,增补的球队是上一赛季甲A联赛的冠军队,到2014赛季将恢复升降级。刘凤岩说,“从长远来说,乒超扩军是必然的,一个优质的品牌赛事,理应具备一定的赛事规模。至于扩军步子迈出的速度,我们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遏制卖主场的怪现象
过去由于乒超俱乐部在不少大城市乏人问津,为了维持俱乐部运转,不少球队都把主场设在了三线城市,甚至不惜远走他乡,把主场放在外省。上个赛季乒超男团只有8家俱乐部,但涉及的主场体育馆却多达36座。
现在,每支参赛队伍的7个主场必须控制在4个体育场馆内,而且其中两个必须保证在注册所在地。
过去由于乒超俱乐部在不少大城市乏人问津,为了维持俱乐部运转,不少球队都把主场设在了三线城市,甚至不惜远走他乡,把主场放在外省。上个赛季乒超男团只有8家俱乐部,但涉及的主场体育馆却多达36座。
就如上海乒乓球俱乐部,即便拥有王励勤这样的王牌球员,可他们主场设在上海的时候,连免费看球都乏人问津。俱乐部出于造血考虑,一度把主场放在了浙江,还曾经在山西打了几场球。
“包含球员的工资、差旅费、训练器材费在内,每年俱乐部的支出大概要500万左右,有些俱乐部甚至要上千万。”但大多数乒乓球馆却只能容纳5000人左右,要想在门票上有赢利就必须要高价售票,“但乒乓球这项运动的受众本来就少,你再把票价抬高,看的人就更少了。”一位乒超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线城市对乒超大都充满热情,会支付高额的承办费用。据了解,乒超一场普通联赛的主场承办权售价最低为15万元,如果是焦点赛事,加上央视直播,甚至能卖到30万元。这样算来,如果7个主场都卖掉,一个赛季也有100多万元的收入。这对于许多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的乒乓球俱乐部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新赛季乒超也在试图遏制卖主场的现象。每支参赛队伍的7个主场必须控制在4个体育场馆内,而且其中两个必须保证在注册所在地。乒羽中心乒乓球二部部长卿尚林表示:“如果超过了4个,那么每个主场我们不但会取消拨发的承办费,还会对俱乐部进行10万元的罚款。”
没有一步到位遏制乒超俱乐部卖主场的举动,乒羽中心刘凤岩也给出了为了俱乐部考虑的解释,“如果硬性规定,固定主场也可以实现,但是那样俱乐部的损失就很大,因为他们卖不出票、赚不了钱。现在把主场放到二三线城市,可以赚到一两百万,既满足了当地观众的需求,也获得一些收益作为俱乐部的补贴。”
十字路口的唯一选择
从乒超联赛成立伊始,乒羽中心就有着不小的野心,打造“乒坛NBA”更是他们的目标。然而,在经历了快速膨胀式的发展后,乒超联赛也遭遇了诸多困境。新赛季的史上最大的改革手笔也恰恰是乒超面临十字路口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然而要想令这个已经有12年历史的联赛更加健康地发展,只有尽快地完成真正的职业化。
在新赛季乒超的新闻发布会上,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也承认现在的一系列改革只是为了让乒超更好地通往职业化。然而,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是,乒超俱乐部自身造血功能还很弱,主要资金依靠赞助商,谈不上体育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一些俱乐部几乎都没固定主场,年年到处“打游击”,球迷流失严重,不少俱乐部主场甚至免收门票也很难吸引观众。而三年前乒超酝酿的外国俱乐部加盟参赛也胎死腹中,原因恰恰也是乒超与真正的职业化联赛距离还不小。
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员,世界上最多的球迷群体,乒超联赛的尴尬却多少令人遗憾。中国正在尝试承担乒乓大国的责任,也抛出了“养狼计划”,但认知度、关注度上落后于CBA、中超的乒超却始终没有为这项运动争取更多的看点。如今,在CBA和中超不断改革,人气和商业价值逐步攀升,而排球联赛、羽超联赛又迎头赶上的背景下,乒超不知不觉中走上了十字路口。
球员归属权、赛制、转会和薪资等等一系列的大手笔改革带着一些迫不得已的痕迹,但多少也让人看到了这项联赛未来的一丝希望。随着新赛季的种种改革,球员对俱乐部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也会逐步提高,球员的薪资也更加合理。不少热爱乒超的人都和内蒙古银行俱乐部的总经理刘伟有着一样简单的想法:一定不要让赞助企业和球迷伤心地离去。但是联赛的非职业也在伤害着俱乐部和球迷。
像NBA等职业赛事,服装的赞助全部属于俱乐部,乒超则是包办。很多本应该属于俱乐部的权益没有下放:各主场位置最好、能被电视转播覆盖的20块广告板、4块地胶广告位归中国乒协所有,主场的布置和广告也有很多死要求。各个俱乐部苦不堪言的地方在于:运动员年薪一年比一年高,市场开发部分一年比一年少。于是俱乐部只能卖主场,伤害球迷。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在吞噬着这项赛事的生命力。
乒超职业化已经成为乒乓人的共识,但如何尽快实现真正的职业化却是乒超迫在眉睫的事情。
德国的乒乓球联赛尽管比不上德甲拥有数量众多的球迷和赞助商,却一直运转良好。它的架构和运作也值得乒超借鉴。德国乒乓球联赛分为男子甲乙级、女子甲乙级,还有乒协杯赛事,但只有男子甲级联赛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联赛,女子甲级联赛只是半职业联赛,男女乙级联赛都属于业余联赛。在德国乒乓球联赛中责权明晰,管理德国联赛的是德国乒协和职业乒乓球联盟,但乒协并不直接参与俱乐部的管理,俱乐部只要每年向德国乒协交纳三万欧元的注册费用,就可以不为联赛的事务性工作操心了。乒乓球联盟作为“权力机关”,负责管理一万多个注册俱乐部和七万多名运动员,并举办各级联赛、公开赛和邀请赛。与此同时,德国联赛的商业赞助也没有排他性,俱乐部可以尽一切力量多拉赞助。
乒超已经走出了迈向职业化的第一步,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