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时间27日晚结束的亚少赛中,中国国少队在补时阶段被来自约旦的主裁判判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点球,在战胜印度队就能出线的情况下,被对手以2∶2的比分绝杀。至此,中国队在亚少赛中已连续8场不胜、连续3届亚少赛无缘出线、连续第4次无缘征战世少赛……
少年弱,
则中国足球弱;
少年退步,
则中国足球退步;
少年被“绝杀”,
则中国足球被绝杀
被绝杀,中国足球的“强迫症”
被逆转、被绝杀、被大比分“屠戮”、遭遇黑色N分钟……对于中国足球,这些场景并不陌生,让我们感到陌生的是,这些场景近期内在中国足球各个层面集中“爆发”,像急性传染病一样,迅速蔓延开来。诸多足球业内人士一筹莫展,倒是心理学专家提供了一个让我们耳目一新的答案,那就是中国足球的集体无意识。本报特邀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冠觉中对中国足球“精神气质”进行分析。
屡遭“绝杀”,源自强迫症?
在中国联赛执教时间最长的韩国教练李章洙曾说,中国球队被逆转和绝杀的问题就是不会打优势足球,领先后没有进取精神,各个层面的球队全都“集体无意识”地陷入保守,“如果你们不领先对手三个球以上,那就别想着拿下这场比赛。”李章洙执教北京国安时,经常在更衣室教训中国球员,但收效甚微。可想而知,让在同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经历过无数次被绝杀、被逆转的国少主教练宿茂臻,通过自身改变自己的缺乏进取的精神气质,更是难上加难。主帅尚且如此,更遑论改变球员了。
专家解析:通俗地说,这是中国足球习惯心理在作祟。由于中国足球总是失败,久而久之就在教练和球员内心形成了一种强迫症。比赛中出现与过去的经验类似的场景时,就会得到心理暗示,强迫症就会发作。比如,领先后“强迫”自己变得保守,于是重复被逆转、被逆转的失败的经验,时间久了,就会在深层次心理中固化成一种不良的心态,并相互传染,形成集体无意识。
重复失败,缺乏集体人格建设
在集体项目上,中国竞技体育越来越式微,当事方全部把责任推给青训基础坍塌,无才可选。这的确是三大球衰落的问题,却不能解释目前三大球,尤其是中国足球在各个层面“见谁都敢输”的怪状。
专家解析:如果中国足球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除了刚才所说的集体无意识的问题,我认为还有另一层心理学意义上的问题——缺乏集体人格的建设。为国争光对于一个竞技选手是无上的荣誉。但在中国足球,从足协到俱乐部,再到教练和队员,我感觉都不重视这一点。一个团队的强大,除了竞技实力,还离不开集体人格的建立。集体人格最重要的就是达成团队成员中对目标的共识。问题是中国足球缺乏共识,无论是国家队热身还是恒大备战亚冠,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国足球内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争执。总之,一个没有共识的、缺乏集体人格的团队,荣誉感和责任感必将丧失,他们在失败后总是习惯于推卸责任,并为未来重复同样的失败提前寻找借口。
本报记者梁军
根本出路:让功利远离青少年足球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中国足球从成年输到青年、从青年输到少年,已经到了“输无可输”的程度。但中国足球的未来总要寄托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上。然而目前的足球环境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博士生导师卢元镇给出了答案:“足球等三大球项目需要的是扎扎实实从娃娃抓起。但(精英竞技)举国体制没有这个耐性做长期的基础工作,往往急功近利,掐尖用人。”这支国少队本不是奥运适龄球员,足协也不重视,但从预选赛出线后,急需政绩的足协马上更换教练,对这支队伍突然重视,让这支本该注重选拔人才、淡化锦标的少年球队变得像中国足球成年球队那样,患得患失,压力重重,那些中国足球的痼疾自然也在这支队伍上重现。拯救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足球回归到大众化的教育中去、远离功利主义,让他们在自然积累中真正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
梁军
和成年队一样保守
遇争议点球,国少因保守吞恶果
中国队在上半场2比1领先的大好局面下,下半场的保守让自己咽下了苦果,“如果说上半场中国队打得很精彩的话,下半场就让我们看到了反义词,这个反义词让人觉得有劲使不出,并不是技战术也不是体能的问题,对手也不是很强。”央视解说员甄诚在解说中评价说。国少队上半场运气和表现都不错,第19分钟,印度队利用中国队后卫的连续失误打进一球。2分钟后,中国队利用角球机会,汪晋贤头球攻门顶出反弹球,球飞过站在门线上印度后卫的头顶飞进球门。第33分钟,张玉宁禁区外大力远射,球打在对方后卫头上反弹后入网,上半场双方的射门次数比为8比1,中国队占据绝对优势。
如果取胜,中国队将出线。看了比赛的球迷都发现,按照中国队上半场的表现,如果下半场继续在中前场与对手展开对攻,完全有能力和机会再次攻破对方大门。不过,中国队员却选择了胆怯的防守。结果,补时第3分钟,印度队一个没有威胁的长传,印度队员与中国队员同时回追,结果印度队员倒地。在外界看来,这是一次合理的冲撞,但来自约旦的主裁判阿尔加法利吹罚了点球,印度队点球命中扳平比分。2比2的比分,两队携手出局。
比赛结束后,国少队员试图找裁判理论,结果被教练组成员拦下,不过在与对手赛后致谢时,中国没有一个队员与裁判握手。
和成年队一样功利
队伍大换血,畸形组队埋下隐患
“中国足球太功利。连U16亚少赛都透露着功利。中国小伙们上半场落后情况下连扳两球领先。下半场开始死守,反而印度队不离不弃,最终点球扳平。为什么就不能放手踢出华丽足球呢?又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反观印度队外教,在场边一直鼓励队员,中国教练呢?时不时冒出几句不疼不痒的话。”微博名为Yan Dshs的网友这样评价比赛。甄诚在解说比赛中,也多次对中国队下半场的保守提出批评,“一开始就打算守2比1吗?有点保守了。这段时间让人看起来心里并不是特别舒服,这并不是两队应有的实力体现。”
这支国少队的组建经历堪称坎坷,在报名参加这届比赛后,足协国管部并没有太多关注这支非奥运适龄球员为主的球队。于是,足协竞赛部开始组建球队,为了保证筛选球员公平,足协委托法国梅斯的教练进行球员筛选。之后,竞赛部找到了杭州绿城青年队主教练王政,率领球队参加了在朝鲜进行的预选赛,结果球队以第2的成绩从小组顺利出线。因为要参加决赛阶段比赛,国管部开始重新筛选教练组建球队。
此时,国青队主教练宿茂臻刚刚被荷兰教练里克林克替换,而足协也选定了黎兵作为中方教练辅佐里克林克。于是,宿茂臻被任命为这支国少队的主教练。重新组建后的球队与预选赛相比进行了大手术,这场与印度的比赛,队中首发队员只有5人参加了预选赛。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宿茂臻继2010年未能带领U19国青队进军世青赛后,第二次带领中国国字号青少年球队没能从亚洲突围。
和成年队一样脆弱
短短几天,男女国少队3次倒在最后一刻
绝杀, 又是绝杀。短短几天时间,中国的两支少年军们连续遭遇了3次读秒阶段丢球的情况,都是在最后时刻被对手扳平,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绝杀球,但是也次次致命,刺伤了球迷们的心。尤其是最后这次,直接导致了国少队小组出局。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难道我们的国字号从充满希望的少年时代就要开始失败之路吗?
U17女足世界杯和U16男足亚少赛恰好在近期同时开战,U17女足由张崇来担任主教练,殷铁生任领队,这是中国第一次参加这个年龄段的世界杯。在小组赛首轮对阵乌拉圭的比赛中,中国队4∶0大胜对手,让人眼前一亮。但在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在领先的情况下,先后错失四次单刀球机会,还有两次击中横梁。最后补时阶段,眼看就要收获一场胜利,但是就在最后几十秒钟,德国队利用一次任意球机会扳平了比分。
然而这还并不是最能让人感到心痛的,24日凌晨,男足国少队在亚少赛首场对叙利亚的比赛中,第50分钟领先后,队员竟然开始陆续出现抽筋现象,体能急速下降,叙利亚队持续猛攻,在补时最后阶段,将比分扳平。
27日晚,当国少再次遭遇绝杀,球迷们除了心痛,还会作何感想?客观地说,女足1∶1平德国,男足国少也屡屡领先,我们的小球员已经足够优秀了,可是,他们最可惜的不是没有才华,而是拥有才华却在年轻时遇到了错的人。以国少被印度队逼平为例,我们可以抱怨是裁判有问题,但是当我们在仅仅一球领先后,整个下半场教练在做什么?不是想着扩大比分,而是想死守胜果,打印度都没有必胜的豪气又怎么去跟亚洲强队竞争?
和成年队一样让人绝望
当我们无材可选,当我们习惯了被绝杀
无论是女足国少还是男足国少,两个队伍面临着同样的窘境,那就是无人可选,在这个年龄段,男女足可选的人也不过一百人左右,男足更是被迫补充了大批97年龄段的球员,而踢球的女孩子就更少了。这也直接反映了目前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滞后。
2010年时,中国青少年足球注册人数为25000人,而日本和韩国则有60万和50万,93年龄段注册人数为1657人,而日本同年龄段注册人数是12万。而96年龄段更没可比性。这种强烈的对比,其实早就已经决定了现实。
选材上的尴尬还不是最令人绝望的,人们在意的也不会是一个少年锦标赛的出线权,最令人绝望的恐怕是在这支年轻的球队身上所暴露出的可怕的惯性思维。球迷们谩骂成年队不争气,然而成年队屡屡被人家绝杀的毛病,俨然已经传染给了这些代表中国足球未来的少年们。在上周的亚冠比赛中,广州恒大也是在大好形势下被伊蒂哈德逆转,而回顾历史,中国足球在领先的时候被绝杀更是数不胜数!站在陡峭的悬崖边犹自毫无察觉的看风景,最终坠落深渊,可叹,但毫不可惜。国少的孩子们年龄还小,他们缺乏大赛经验也可原谅,但早晚他们也会带着这样的记忆成长起来,就像当年的前辈一样,但到时候,这样的记忆还会给他们以警示么?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综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