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亚少赛结束了,相当于中国96、97年龄段的球员使命终结了,这支国少小球员未来命运让人担忧,毕竟他们不是奥运和全运的适龄球员,如果想要有出路的话只能去参加与年龄更大的95年龄段的争夺,这显然对他们不够公平。与他们命运类似的是90年、92年龄段的球员,同样是在奥运和全运的夹层中,如今真正能踢上球的球员少之又少。
这种情况如果摆在任何一个足球发达国家,那绝对是笑话,会被人家骂脑子“注水”;然而在中国足坛,却是活生生的事实。
无论是在足球水平最高的欧洲、南美洲,还是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职业联赛在他们国内足坛是至高无上的,即使国家队要打友谊赛、热身赛,也只能在国际比赛日(国际足联规定的全球统一的国家队比赛时间)前几天集中;在国际足坛,世界杯和洲际杯赛,才是他们国家队最重要的赛事,各职业球队的顶尖球员才可能集中在国家队进行一段时间的集训。首先,他们没有全运会,自然不用说了;至于奥运会的足球比赛,过去职业球员都不让参加的,现在允许参加了,但只能是青年球员,每队允许有三名超龄球员,在国际足坛,奥运会足球比赛绝对是世界杯、洲际杯、冠军杯等比赛之后很难入流的比赛。
可是,在我们国内,省运会围绕着全运会、全运会围绕着奥运会,包括足球在内的所有体育项目都这样。这对没有年龄限制的项目来说,没有什么问题,但对足球这样全运会、奥运会都有年龄限制的项目,怪事就出现了。因为各地都是围绕着全运会来展开的,一个全运会周期四年,各地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就只盯着能够打上全运会的那两年适龄球员,对另外两年年龄段的球员就没兴趣了,于是乎就出现了像96、97年龄段全国只有51名注册球员的悲惨状况。说白了,省运会是各市体育部门的政绩,全运会是各省体育部门的政绩,奥运会自然是国家体育部门的政绩,与政绩关联不大的事儿,当然没有热情了。
我国踢足球的孩子本来就不多,可我们为了在国际足坛很难入流的奥运会足球比赛和人家压根儿没有的全运会足球比赛,还逼着相当一部分热爱足球的孩子无奈地只能放弃足球,也造成了非全运和奥运年龄组那些不多的球员,二十四五岁就退役,女足部分球员不到20岁就选择了挂靴。
这种与世界足坛潮流背道而驰的做法不消除,本来就已经步履艰难的中国足球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那只能是难上加难。
扬子晚报记者 张昊 朱仕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