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国内大赛 成为各队热身最后的机会 竞争将更加激烈
两周后,新一届的中国排球联赛便将全面展开。由于本赛季是明年全运会预赛前的最后一个国内正式比赛,因此这也成了各队为全运会热身的最后一次机会。从某种角度而言,这届联赛外教、外援甚至所谓的“黄金一代”复出都不是亮点,其风头有可能被赛场上的争议所取代。
外教、外援不新鲜
中国三大球中市场化最晚、进度最慢,职业化程度几乎为“零”的,首推排球联赛。由于历史上的特殊性,以及项目本身的局限性,排球联赛十余年,始终未摆脱体育局(体委)的领导。虽然恒大前几年横空出世,但很快便在国内身陷“无潜可挖”的绝境。
即便是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十几年来还是有不少队伍在对职业化进行着有限的尝试。十年前,外援、外教便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北京排球引入两名韩国外教,一名前古巴女排奥运冠军成员,山东引入俄罗斯外援,福建、广东等队引入泰国、澳大利亚外援,及至恒大这三年更是引来了多名世界顶级球员,这些都或多或少地成为当时赛季的焦点。只可惜,这些努力和尝试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
及至本赛季,又有外援外教的引入行动,原本范围从北起北京、河南、山东至南方福建、广东,但最终由于泰国队整体被阿塞拜疆俱乐部“收购”,福建引援终止;河南的古巴外援到目前还没有最后敲定。眼下确定的只有北京、山东和广东恒大。外教外援的加盟对联赛而言并不新鲜,而受联赛制度影响,外援恐怕还难以起到改变联赛格局的决定性作用。
老将复出始终是常态
从1996年首次推出联赛,老将“复出”便成了常态。例如当初从北京男排退役的沈大伟,加盟了四川男排。而后每个赛季,特别是每次全运会之前,都会有老将复出。
而在北京奥运会后两年(2009全运会之后),“黄金一代”相继淡出排坛,但很快陈静、周苏红、李姗等人相继复出。这种复出大多出于无奈。以陈静为例,四川女排人员短缺,上赛季如不报上陈静,可能连所需的12人底线都无法实现。陈静、李姗和周苏红在前两个赛季都曾有过出场记录。除了李姗,陈、周二人甚至还参加了全国锦标赛。她们的复出并不是因为真的无人可用,而以她们的实力,也很难成为比赛中的亮点。
赛场争议恐抢风头
严格的讲排球联赛创办十余年来,引起轰动的赛场争议并不多,但每年或大或小的争议始终存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唯一一次引起举国关注的赛场争议是前两年的恒大与天津的球场暴力冲突。究其原因,无疑是传统理念与潮流理念的一次激烈碰撞。
而本赛季又是全运会前的最后一次国内大赛,而后接上了全运会预赛,这使得联赛中的成绩成了全运会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各队必须全力以赴,在这一压力之下,竞争将空前惨烈。而作为比赛重要把控者的裁判,有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
由于有了前车之鉴,球场暴力成为本赛季的标志已不大可能,但相关的“口水仗”,包括各地舆论的“笔墨官司”,恐将成为主流。无论哪一种现象最终出现,“热闹”二字将成为本赛季的关键词。
文/本报记者李晖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