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河南男排主力副攻李睿 |
李睿,河南天冠男排年轻队员,一副2.07米的大个让他成为了天生打副攻的好才。但在这个大男孩的成长经历中,因为这份先天优势,他比同龄队友付出了更多的血汗,在经历了好几个“第一次”心理纠结后,他才最终迎来自己的破茧而出。
第一次进入省队
2003年,年仅13岁的李睿就因突出的身体条件被省队教练一眼相中,直接调入河南天冠男排青年队。因为年龄小,他在青年队训练了五年时间。2008年的一天中午,教练突然告诉他下午到一队训练,就是这样看似极不正式的通知,却正式开启了李睿的快速成长通道。
在进入河南天冠男排的第一年时间里,用李睿自己的话说,他过得很“辛苦”。与青年队相比,成年队的训练强度大,教练要求高,而李睿因为当时太瘦,身体弱,训练起来一直很吃力,甚至觉得有些“恐怖”。就这样,他连滚带爬的熬过一年之后,终于适应了高强度的训练。而这以后,他慢慢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上去了,对教练的要求领悟得更透彻了,与二传的配合更默契了,甚至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副攻打短平而更善于打背后球的特点,因此他对训练场就再也没有恐惧心理了。当谈到这段经历的时候,李睿的小眼睛笑出了一线淡淡的羞涩,他说:“很感谢这一年痛苦的经历,我挺过来了,就有了质的变化。”
第一次首发上场
在河南天冠男排的副攻线上,从来都不缺少实力战将,因此在2011年以前,李睿都只是替补队员。年轻的李睿自然不甘于永远只做别人的替补,因此,他训练起来就更加的刻苦。直到上赛季联赛,李睿终于实现了首发上场的梦想,而这一年,河南天冠男排的主场第一次设在了他的家乡洛阳市。第一次首发,又是在自己家乡父老面前首发上场,年轻的李睿情不自禁的感觉到了紧张与压力。
在联赛前几场比赛中,李睿的发挥并不理想,无论是临场心态还是技术运用,总觉得欠了那么点火候。这样的紧张情绪抓挠了他一段时间后,主教练谢国臣一句简单的 “欲速则不达”,让他顿时豁然开朗。到了联赛中后段,李睿渐入佳境,一点点学会了如何放下杂念,投入比赛。正如谢国臣所说,如果入队第一年对李睿是身体上的磨练,那么联赛首发对他则是心理关最重要的考验,好在李睿都挺住了,他正在一点点的成熟。
第一次拿到冠军
李睿的第一个冠军奖牌不是他在省队得到的,而是在国家队参加2012年亚洲杯比赛时获得的。说起他在国家队的经历,可以追溯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那是他第一次被征调到国家队,也是去参加亚洲杯,“接到通知后有点懵,不太敢相信”,李睿如此回忆他当时的感受。第一次国家队的经历对年仅18岁的李睿来说,更多是“换个环境,亲历比赛现场学习国外其他队伍的特长”。
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国家队的征调,给李睿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因为身边更多是同龄段队友,加之他更擅长的是国内并不多用的背快、背飞打法,因此渴望在国家队有更好表现的他已经开始考虑如何更好发挥和配合的问题了。对于亚洲杯的夺冠,李睿说:“这是我进入专业队以来的第一个冠军,并且是代表国家队获得的,颁奖时我特别激动,夺回丢失十三年的冠军,不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能有幸亲历的,现在想想也觉得光荣无比,我渴望自己能为国家队做出更多的贡献。”
后记
采访李睿的过程中,他话不多,对于自己内心的想法,讲的也很实在,笑眯眯的小眼睛,让人感觉到一种与其身高不相匹配的可爱。但整篇采访稿梳理下来,我发现他是一个内心清晰的队员,他知道自己的特长和短处,明白自己的位置和目标,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很清楚自己在训练中要改进的技术环节,如此,我们且等待他在赛场上的绚烂绽放吧。
(来源:中国排协 文/河南男排新闻官苏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