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1月18日体育专电(记者赵国华)“每天我都跳一小时的民族健身舞,不然就浑身难受。现在我很少感冒,耳不聋眼不花,邻居们都说我腿脚好,其实我都快80岁了。”在宁夏银川市的宁园小广场,今年已78岁高龄的张淑珍老人跟记者拉家常。
老人所说的民族健身舞,是银川市自2011年推广的“幸福银川”广场民族健身舞,也是银川市“踏歌起舞”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有超过10万名群众竞相传跳。
“原因其实很简单,”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馆长季妍告诉记者,“咱们的民族健身舞根据耳熟能详的民族歌曲创新编排,动作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显,实现了艺术性、健身性、运动性、休闲性的有机结合,自然受到老百姓的追捧,你到现场一看就知道了。”
初冬的银川,清晨呵气成雾。然而,当记者来到宁园小广场时,近百名市民正迎着寒风伸臂踢腿、扭腰摆臀,记者在旁边冻得瑟瑟发抖,只穿着毛衣的他们反倒不觉冷,笑呵呵地跳得不亦乐乎。《开车游西藏》的音乐传来,市民们跟着欢快的节奏做出掌控方向盘的动作,一个个相视而笑,引得不少赶路的上班族也驻足观看。
“过去,可不像现在这样。”季妍介绍,2010年底,银川市文化系统的工作人员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喜欢健身操的群众越来越多,但水平参差不齐,编排能力不强,健康休闲效果不明显,更重要的是缺少自己的民族特色。此后,工作人员抓紧时间进行编排,并于2011年春季遴选了200名民间社会文艺骨干,一种以“回族纱巾舞”为主要特色的广场民族健身舞开始向全市推广。
“左边,右边,不要停,非常好!”健身队伍的第一排,一身黑色紧身运动衣的房宁霞一边领舞,一边干脆地下着口令。作为民族健身舞的首批推广老师,她每天清晨都会准时来到免费教学点,带着市民们踏歌起舞。
“两年来,民族健身舞越来越丰富了。现在,我们总共编创了18套以回族纱巾舞为主的广场民族健身舞。舞蹈富有民族特色,旋律优美、动作舒展,市民特别欢迎。”房宁霞说起民族健身舞来,颇有心得。
休息时,看到记者前来采访,很多市民主动展示锻炼成果。55岁的白淑霞说:“我有糖尿病、高血压,自从跳了健身舞,抵抗力明显增强了,输液的次数也少多了。”心脏不太好的张淑红说:“我跳舞才一年多,不再成天围着药罐子转了,体重也从之前的138斤减到105斤。”57岁的王凤霞说:“我本来就喜欢健身,现在心情越来越愉悦,大伙儿都说我像40多岁。”
据了解,民族健身舞推广两年来,已免费培训基层文艺骨干超过2000人次,向社区、农村、学校、机关、企业、军营免费发放教学光盘1600多盘,并正在形成“滚雪球”效应,加入民族健身舞的基层群众已经超过10万人。不仅如此,银川市的民族健身舞已经在陕西的西安、咸阳、铜川等地开始推广,江苏、甘肃、青海等一些地方的文艺工作者也表示了浓厚的学习意愿,民族健身舞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休闲运动品牌。
“下一步,我们打算培养一批社会文化志愿者,建立稳定的广场民族健身舞推广队伍。这样,我们的舞蹈辐射范围就会更广,美丽、健康的科学健身方式也将惠及更多的普通百姓。”季妍说。(完)2012/11/18 12:29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