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12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召开工作会议。会上传出消息,比赛当天,有15辆救护车在整条线路上循环保障,每5公里范围内设置3辆救护车、3个医疗救助点,配备的医生有麻醉师、骨科医生、外科医生、ICU医生等。此外,还对健身跑选手加强了保障,将有1辆救护车尾随健身跑队伍,直到终点。组委会还会向每位参赛者发放麝香保心丸一盒,以备自救急救之用。
12月2日上午7时,2012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将在外滩陈毅广场起跑。而上周日,广州马拉松赛一名21岁男大学生在冲刺后昏厥并死亡。
广州马拉松选手猝死的悲剧,给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以及健身跑活动带来“生命之问”——跑还是不跑?
上海体质研究与健康指导中心主任刘欣指出,马拉松和普通长跑是两个概念,马拉松是对体能极限的挑战,长跑则更具健身意义。参加半程或全程马拉松,请量力而行。
疑问一 谁能参加马拉松?
“参加马拉松的,一定要经过相关训练和检查。”刘欣指出,因为这并非是一个普通的健身项目。
在广州马拉松赛的《报名须知》中,有这样的提示:“马拉松是一项高负荷大强度长距离的竞技运动,也是一项高风险的竞技项目,对参赛者身体状况有较高的要求,参赛者应身体健康,有长期参加跑步锻炼或训练的基础。广州马拉松赛组委会要求每一位参赛者在赛前去相应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同样,在上海马拉松赛和北京马拉松赛的《报名须知》上,也有相似的文字。
因此,马拉松运动员首先要做医学检查。刘欣说。其次,马拉松运动员应当去专门医疗机构做心脏负荷实验,也就是在实验室的环境里,模拟现场跑步的情况,做运动心电图,以排除心肌炎、心律不齐等各种隐患。
从昨天起,上海国际马拉松组委会陆续向参加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的选手,发送量力而行、因人而异等提示短信。
疑问二 半程全程哪个更危险?
许多人以为,半程马拉松应该比全程马拉松危险系数低,10公里跑则比半程马拉松危险系数低。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无论跑多久多远,若超过了自身能量代谢的极限,就会发生危险。刘欣解释说:“普通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合起来有400克左右。维持到90分钟以后,基本耗尽。当身体里存储的能源物质代谢发生巨大变化时,就会有各种不适感觉。对普通人而言,在跑到10公里的时候,基本就达到极限了。”这在马拉松界内被称作“撞墙”。其实,在国际马拉松赛事中,发生不幸也并非少见,柏林半程马拉松赛也在2007年和2010年先后发生两起运动员猝死悲剧。
疑问三 如何做好参赛准备?
只要训练得当、营养充分,就能在最大限度内避免意外发生。迄今为止,日本马拉松赛保持着零死亡的纪录。而赫赫有名的马家军,曾经每天都跑一次马拉松,也并未发生过事故。
首先,跑全程马拉松,必须至少系统训练3至4个月,且每周有25公里以上的训练量。如果想在4小时30分以内完成,则必须经过4至6个月、每周45公里的训练量。“即便是参加5.5公里健康跑的普通市民,也必须前期做一些适当训练。”
其次,要做好营养准备。一般的人体能量系统,不足以应付高强度的跑步。因此,训练阶段,要科学补充碳水化合物,存储足够的糖分。“正如我之前所强调的,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才能参加马拉松。”
疑问四 参加马拉松注意什么?
据上海马拉松赛组委会宣布,截至11月18日,共有29800人报名参赛,其中全程马拉松7300人、半程马拉松10700人、健身跑11800人。
有些选手参照去年的成绩,给今年定下了挑战目标;也有人因为去年体检过,今年就不体检了,这都不是正确的做法。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会产生变化的。专家建议,比赛中,若有任何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跑步。
对于参加5.5公里健身跑的业余爱好者来说,一定要考虑到自己平时的承受能力和锻炼基础,切不能过分自信。
记者还从设在耐克分店里的跑步俱乐部了解到,每周二周四,在上海耐克9家门店里,跑步爱好者可在专业教练带领下做热身,并完成3到5公里的夜跑训练,最近还有备战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免费课程指导。此外,在世纪公园等地,各类民间跑步俱乐部也在壮大中。对此,刘欣充分认可:跑步俱乐部的建立,有助于跑步爱好者在训练与比赛中相互支持和帮助。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