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在雨中迸发,笑声在雨中回荡。广东省江门市第八届农民运动会11月24日在蓬江区杜阮镇文体广场欢乐开场。38支队伍近400名农民选手参赛,13个项目纷纷上演,抓鸡、赶猪、抓鱼、削甘蔗、剥花生、搬粮、抗旱提水保苗、拔河、跳绳……农趣盎然,笑点十足。比赛成绩已被参赛选手淡忘,“开心”、“重在参与”成为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农运会已经成为了江门农民群众的一大节日盛宴。
全民健身 “猪”也要健身
对于江门农运会而言,全民健身的主体不仅是人,还有猪。江门市体育局副局长梁敏雄笑言,江门全民健身,猪、鸡等动物,同样也需健身。赶猪入圈比赛现场,猪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全场相机基本都对准了这些均重110斤的猪身上。现场笑声不断,执拗的猪,执著的人,引爆了整个赛场。
参赛选手要将3头小猪从一个猪圈赶到另一个猪圈,小猪怎肯轻易就范,选手各出奇招:用“狮子吼”的、拍猪屁股的、推拉猪身的。但对于选手邝秀仪而言,显得挥洒自如。只见她站在猪的身后,双臂一展,腰一弯,嘴里不时发出声音,3头小猪顺道小跑,用时9秒48!虽然不是最好成绩,但是整个过程小猪们很是配合。
“赶猪有诀窍啊?”其他选手七嘴八舌地向邝秀仪取经。“没有啊。”邝秀仪憨笑。“之前赶过猪?”记者问。“连猪都没养过。”站在一旁的丈夫叶启彬插话说。
抓鸡抓出了乐趣
经过几轮抓抢,笼内的鸡已显疲态,用嘴梳理着羽毛,它们不知等待的是再次被抓的命运。
随着裁判员一声号令,两名参赛选手同时进笼开抓,在规定时间内,按抓鸡数量论成绩。来自江海区外海街道文化站的林卓云,身材高大,一马当先,无奈用力过猛,脚下打滑,摔倒在地,场外观众笑弯了腰。
同是来自外海街道的选手陈健明,则显得沉稳老练,这次他抓到了18只,成绩不错。他最好成绩是一分钟抓30只。“应该是第六届的成绩,当时规定时间是一分钟,这次因为参赛选手多了,缩短了时间。”陈健明说。经营户外广告的陈健明介绍,八届农运会他一届没落下。“第一届农运会是第一次抓鸡,从那以后每届都参加,抓鸡抓出了乐趣。”陈健明笑着说。
农运会是农民的“节日”
农运会当天虽然下着雨,但还是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驻足观看,大家热情不减。
看着运动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3头猪从圈中赶出,一头猪又突然掉头往回跑。裁判员不时晃动着脚,边笑边阻止猪的回跑。73岁的尹福善和其他观众被这一场景逗得合不拢嘴,一旁的老伴儿也笑逐颜开。“在报纸上看到今天有农运会,离家不远,虽然下雨,还是和老伴一起来看。”尹福善笑着说。
第一次参赛的鹤山市52岁农民梁国胜参加了抓鱼比赛,只见他提起裤脚,只身下去,一下子便抓起了一斤重的鱼,最后他抓了7条鱼。随后他又投入到赶猪比赛。“我在家里主要种植农作物,家里还养了4头猪,赶猪不在话下。”
奖品席上,都是电饭锅、丝绵被、保温瓶、沐浴露、洗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参加比赛的农民群众大多捧着奖品高兴而归。“奖品无所谓,重要的是参与,享受这儿的气氛,农运会是我们期盼的一个节日。”梁国胜说。
转变体育发展方式 打造品牌
看到群众们热心于农运会,江门市体育局局长侯京新和副局长梁敏雄脸上始终充满着笑容,农运会已是连续8年举办,深入民心。
侯京新表示,为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江门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侨乡”推动体育发展理念向以人为本、体育惠民、服务民生转变,加快建立以群众体育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新模式。以农运会为例,从2005年开始的江门市农运会经过3年培育,5年发展,8年形成品牌,特色越来越明显,作用越来越突出,始终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浓郁的乡村传统和农民情趣,已经成为具有江门特色、时代特征和农村特点的新型运动会。
每年的农运会比赛项目都是根据江门市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的,农味十足。在竞赛项目上坚持区别于其他运动会,突出体现“农业特性、农村特点、农民特色”,在农村能够得到广泛普及,每一届农运会各区县轮流举办,能够受到农民群众拥护欢迎,农民们争相报名参加。农运会项目设置有具有农村特色、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基本每项都包含了农民劳作的元素。
“举办农运会的初衷,就是把劳动和体育相结合,让群众认识到劳动不是一件辛苦的事,也是一种乐趣。”侯京新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