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广州马拉松首位猝死选手陈杰的“头七”。然而就在昨日凌晨,又有一噩耗传出,另一位赛后昏厥的选手丁喜桥,在与死神抗争了8天之后于27日凌晨停止了心跳。尽管赛事组委会多次对外表示,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对死者家人进行补偿。然而,看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碎一幕,或许再多的补偿也无法平复死者亲人的悲痛。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悲剧会一再的出现,为什么这两个本应拥有美好未来的生命会过早凋零,这些不值得赛事主办方反思吗?
赛前的体检是否详细
据悉,本次广州马拉松赛共有两万余人报名参加,其中绝大多数为业余跑步爱好者。在赛前,尽管赛事主办方为参赛选手做了相应的体检,但也仅仅是常规的体检而已。那么赛事主办方是否应该为所有参赛选手做了非常详尽的身体检查,如果做了详尽的体检,是否会避免这类的悲剧发生?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大法医学的刘技辉教授,“对于参加马拉松这样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是必须要为所有参赛选手进行详尽的体检,绝不能因为参加选手人多,时间紧迫就忽略了这一点。”对于原因,刘教授解释道,“许多隐形疾病,如马凡氏综合征、心肌梗等,如果不经过极为详细的检查,是无法被发现的。而患者平日里看起来与常人无异,但在剧烈运动后,这些隐形疾病会突然猝发,并直接导致人体猝死。如果有相应详细的体检,那么这类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比赛中应急措施是否到位
在广州马拉松赛结束后,北京马拉松赛也于昨日结束。有了前车之鉴,北京马拉松赛显然比广州马拉松赛作了更好的应急措施,不但开始两星期前便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冬季长距离跑指南》,并且赛程每5公里处设立一个固定医疗站,在赛事的全程医疗救护队随时待命。因此有三万余人参与的北京马拉松赛除了个别选手出现肌肉拉伤情况,并无重大伤病情况出现,这也表明了如果做好应急措施,那么选手受伤的情况会大大降低甚至避免。对于运动赛事中的应急措施和抢救原则,刘技辉教授也表示,及时有效是关键。“一般突发性疾病的最佳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至6分钟。像长跑、格斗等体育运动,必须做好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这样绝对会大大减少悲剧的发生。”
本报记者 包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