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机场 李章洙亲口说要摘姚夏
截杀,这是李章洙在2003年特别不愿意听到的一个词,但是却挥之不去。之所以说是“截杀”,因为在挂牌、摘牌制仍然畅行的甲A末年,面对想去重庆的姚夏,李章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摘牌。
“当时的摘牌大会还是央视直播,我也被邀请去了现场。就在前一天,我跟当时重庆的教练塔瓦雷斯同一航班去北京,在首都机场,遇到了李导(李章洙)。”姚夏说,那是李章洙第一次明确地、亲口告诉他,打算摘他的牌,之前的传言就此被证实,“他是开玩笑的口吻说的,但我知道他是认真的。”
因为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摘牌大会上的姚夏没有特别激烈的反应。“比自己想象得要平静,也很接受这件事。”姚夏说,可能因为自己已经成家,有了女儿,带着妻女一起来青岛,也不会感到背井离乡的萧索。那一年,“小姚夏”已经29岁了。
随后的两年,姚夏得到了青岛球迷很多的关爱,亲切的感觉一直延续至今。11月10日,姚夏回青岛参加了老海牛VS老国脚的邀请赛,听到球迷们让他再披青岛队战袍的呼声,心里暖洋洋的,“在这里踢过,大家对我有亲近感。”
成都保卫战 那种感觉再也没有过了
姚夏说 ,每次回青岛 ,见到每个队友,都会感到很亲切,“还能记得那天是杨导(杨为健)摘的牌,想想也很有意思,差不多十年前的对手,杨导、汤导(汤乐普)后来都成了我的教练 。”说到姚夏和杨为健、汤乐普作为对手的时光,就绕不开“成都保卫战”。那场比赛,姚夏梅开二度,帮助四川全兴3:2取得了胜利,而为青岛海牛进球的就是汤乐普和杨为健。
“那一场比赛,或者说那一年的比赛,留给人的感触实在太深了,之后踢了那么多场比赛,却再也没有那种感觉了。”说起1995年的甲A联赛保级战,姚夏有些庆幸,“算起来两支降级的队,辽宁和青岛都是被我们给踢下去的。倒数第四轮,我们1:0赢了辽宁,也是我进的球,那场比赛如果输了,我们就降级了。结果赢了,保级的希望一直保留到了最后。”
从1994年开始参加职业联赛,到2010年退役 ,姚夏前后一共效力过四川全兴、四川冠城、青岛颐中和成都谢菲联四家俱乐部,在长达17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的感觉是“日子越过越快,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了。”
心态渐平和 老队员并非霸占着不走
日子越过越快,猎豹姚夏的速度却不像往常那么快了,他开玩笑说,“以前十一秒多,现在十四五秒能跑完就不错了。”
其实,如今已经38岁的姚夏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微胖,但速度和爆发力依然出众,一对一盯防郝海东也丝毫不吃力。
按照常理,像姚夏这种速度型球员的职业生涯很难坚持很长时间,但他做到了。“在中国,能踢到这个年纪才退役的球员,没有别的,就是喜欢足球,舍不得离开这块场地 。心态其实已经很平和了,并不是非要霸占着位置不走,不给年轻球员机会。”在姚夏看来,年轻球员更应该保持好的心态,用行动去证明你比这些老队员强,场上的位置永远是通过竞技状态来争取的。
跟萨内蒂同年的姚夏,曾经想把他作为目标,跟他比着,一直踢下去,但最终,他还是早于自己的目标人物,提前挂靴了。“整个职业生涯,一直在一支球队效力,这应该是每一个球员的愿望。”经历过俱乐部各种动荡变化的姚夏,对萨内蒂的羡慕并不仅仅是他的职业生涯更长,而是他可以在一支球队长期效力。
外号姚银行 自掏腰包给外援发工资
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也就是2010年,姚夏在成都谢菲联俱乐部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球员变为了副总经理、领队兼队员。
那一年,因为俱乐部的经济情况出现了一些危机。情急之下,姚夏便自掏腰包垫付了部分外援的工资,被四川媒体称为“姚银行”。至于到底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了多少钱出来帮助俱乐部、现在是否结清了,姚夏不愿意多谈。对“姚银行”这个听上去财大气粗的外号,他也只能笑着摇摇头,“当然不喜欢被这么叫了,本来也没那个实力啊,就是解一下燃眉之急。”
副总经理当到这份上,在外人看来多少都会有些不堪,毕竟,如果换一家更有实力 、更规范的俱乐部,完全不需要面对这一切,但姚夏却不这么认为,“只有亲身经历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还是那句话,把心态放平和。”
在2011年短暂离开过足球的姚夏,曾经投资过朋友开的饭店,但那些完全不是他擅长和喜欢的。于是,2012年他又回到了成都谢菲联俱乐部,继续作“姚副总”的工作。
“也没有什么所谓主管哪一方面,什么都得管。”看来,无论如何,姚副总还是工作得很开心的。
■记者手记
有情有义的“姚闷墩”
约姚夏采访,颇费了一番周折。不是他耍大牌,而是这次聚会的熟人太多,人缘特别好的“姚闷墩”要会的朋友也实在太多。
足球圈是一个挺重情重义的地方,而姚夏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采访过程中,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整个职业生涯,一直在一支球队效力,这应该是每一个球员的愿望。但有些变动,不是球员能左右的。
我当时没有反驳他,但这句话显然有些“一厢情愿”的成分。在职业足球的领域,转会是司空见惯的事,球员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或者追逐更高的薪水,选择更好的平台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所以,并非每个人都像姚夏那样有“从一而终”的情结。是情结,也是情怀。所以,听到他说出这句话,还是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尽管他想要自始至终效力的球队跟我们并没有多大关系。
人们都说“成都是一座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也许正因为如此,姚夏才一定要选择在这里结束他的职业生涯,并且在这个并不算特别理想的俱乐部继续他与足球的缘分。
而作为“姚银行”的新闻,是媒体和球迷都特别关心的部分,但姚夏一再表示不愿意多提。“足球带给我们这些人名誉、高薪和社会影响力,让我们成为公众人物,我们也有责任做一些正面的事情,给大家做出表率。”
生儿当如小姚夏。四川球迷没看错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