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中午,已经连续下了几天雨的广州,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泡上一杯香浓四溢,散发着馥郁的芳香的咖啡,坐在太阳伞下,黎兵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几年前。“小的时候,我们坐火车连硬座都没有,是把报纸铺在硬座位置的下面,就睡在那里。”已过不惑之年的黎兵跟晨报记者回忆起了自己十几岁时的往事。“我是1985年进入体工队,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的工资是32.5元,我存下25元,留下7.5元当零花钱。那时有这个钱,已经觉得很满足了。”7.5元,现在连买杯咖啡都不够,但那时作为一个月的零花钱,已是绰绰有余。“比如去外地打比赛,买个地方土特产,真的已经觉得很好了。”
而且在那个时代,他们也很少有现在中超普遍的五星级酒店的概念,“我们是8个人甚至12个人住一个屋子。寝室里有很多故事。大家躺在床上后,会海阔天空地聊天。现在这个时代的年轻球员,他们的业余时间更多的是跟电脑打交道,玩玩游戏什么的,我现在看他们,他们的儿时没有我们快乐。”
经历了专业足球体制的黎兵,也赶上了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春风。1995年,黎兵以64万元的身价从辽宁队转会到广东宏远队,成为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第一个“标王”,“我当时在国家队,在北京的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训练,陈益明特意飞过来,呆了两三天,一直在和我交流,那个时候辽宁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而且辽宁离家里贵州太远了,所以到了广州。当时我的转会费是64万元,马儿是42万元。那个时候64万元的价值跟现在完全不一样。”黎兵就此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此后中国球员一次次刷新着转会费纪录,转会费与收入一样水涨船高。
直到2002年退役,黎兵经历了中国职业足球最为辉煌的一个阶段,像黎兵这样的中国足球标志性球员是球迷心目中的偶像,“在广东、四川出去吃个饭,吃完饭发现已经有人帮你结账了,可能就是某个球迷。在成都打个车,出租车司机死活不要你的钱。那个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作为一名球员很自豪、很满足。不是钱的事情,是被认可。”
不过,在退役之后,尤其是前几年,黎兵有的时候都不敢说自己是足球人了。“前几年,人人提到中国足球都在骂,中国足球没有好的,都是反面的,所以有时候都不说自己是搞足球的,有过这个经历。”
怀念过去是为了有更好的未来。“在未来了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足球都很难在亚洲达到一流的水平,这是在为过去还债。至于再以后怎么样,要看这几年的发展。中国是不是以一种专业的方式、专业的态度去搞足球。”跟所有的足球人一样,黎兵也期待着中国足球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上一页] [1] [2] [3]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