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热潮席卷全城 让奔跑成为主题贯穿全年
2012年12月04日11:44
来源:解放网-解放日报
作者:陈华
本报记者 陈华
2012年上海国际马拉松已经落幕,不少参与者还在回味激情。如今,国内掀起了一股马拉松热潮。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去年国内共举办了21场城市马拉松比赛,今年已有30个城市举办了31场马拉松赛事。马拉松成为很多城市急于打造的体育“名片”。越来越多的马拉松吸引长跑爱好者参与的同时,也提醒着赛事组织工作提升水准。
热情爆棚
2012年可谓中国“马拉松年”,各地马拉松赛如火如荼,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重庆马拉松赛还成为伦敦奥运会中国马拉松选手的选拔赛。
不少国际大城市都有著名的马拉松赛事,伦敦、柏林、纽约等马拉松赛事历史悠久,都成为举办城市的全民派对。中国城市举办马拉松的时间不长,但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是很受欢迎。今年北京马拉松比赛,3万个名额在60小时内被一抢而空,厦门马拉松报名者更是高达5万多人。
马拉松为何在国内越来越火?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世杰认为:“马拉松赛事具有强大的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中国马拉松运动在得到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也给城市和所有参与者丰厚的回报。”
需要完善
马拉松在中国城市掀起热潮,彰显了中国老百姓的健身热情。不过,广州马拉松两名选手被死神夺走生命,北京马拉松有1037名选手不同程度地受伤,表明中国马拉松存在文化底蕴和细节组织方面的缺失,中国的马拉松运动需要修炼内功。
首先,中国长跑爱好者接受的专业培训不够,还没有真正学会量力而行。马拉松是项非常讲究科学的运动,运动能力、拼搏精神固然重要,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长跑者,最重要的还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广州马拉松的悲剧发生之后,不少专家提出了“量力而行”的概念。
其次,比赛的组织需要更加规范。作为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马拉松对选手的身体要求非常严格。国际田联规定,参赛选手的身体情况需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可,方能参加比赛。波士顿马拉松创办于1897年,是当今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马拉松比赛之一,这项赛事详细列出了每位选手的责任,其中包括在赛前咨询医生、根据天气预报适当饮水以及“当感到身体不适或即将出问题时,立即请求医疗援助”。相比之下,国内马拉松赛在这方面和顶级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重在积累
对于一个城市,马拉松意味着什么呢?世界各地举办马拉松赛事,目的之一在于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软实力,增进全民健身意识、城市活力,凝聚市民精神,塑造城市文化和性格。长远来看,马拉松赛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也有作用。
国内城市开始注意到了马拉松的魅力,但在马拉松文化传播、底蕴积累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国内赛事“热热闹闹一整天,冷冷清清大半年的现象”。国内大部分赛事除了比赛当日的活动外,其余一片空白,正所谓“一场比赛结束,只待来年再战”。
在国外,许多马拉松赛事的主办方将以赛事为主题的活动贯穿全年始终。波士顿马拉松的主办方波士顿田径协会,今年举办了另外6项不同种类的长跑活动。除此之外,每年还会针对不同水平及不同年龄的马拉松爱好者举办训练营。同时,这些马拉松赛事官方网站的功能十分强大,伦敦马拉松的官方网站为马拉松爱好者们详细列出了训练、应对伤病、营养、装备、衣着等方面的建议,并经常更新。这些“不起眼”的措施,对于培养兴趣,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并参与马拉松有不小益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