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盯着赛场,双手紧张地攥紧手中的围巾,看到激动处甚至不由站起身来,一场比赛结束,观众王小姐已经汗湿了后背。“原来短道速滑这么刺激。”和王小姐一样,上周末,几乎所有前来观看短道速滑世界杯的市民,都近距离感受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宣传力度并不大的比赛,上座率却连续两天达到8成。短道速滑——这项东北“那疙瘩”流行的项目,如今在申城知音越来越多。
看比赛 懂规则
观众中,不少人是年初在沪举行的短道速滑世锦赛时培养出来的粉丝。“年初看过世锦赛,觉得很刺激很好看。所以这次听说有比赛,又来看了。”在市民张阿姨的眼里,电视上看比赛总比不上来现场感觉好。
南方观众不懂冰雪,这曾是一条“规律”。然而,如今的上海观众却在一系列冰上赛事的熏陶下,越来越“懂经”了。
在这次比赛中,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孙琳琳“变身”主持人,在比赛期间拿起话筒,现场寻找观众进行有奖问答;而王濛、梁文豪等选手则通过大屏幕转型为“考官”,向现场观众发问。
“中国第一位获得冬奥奖牌的选手是谁?”“短道速滑起源于什么国家?”……运动员们提出的问题涉及短道速滑运动的历史与规则,其中不乏一些难题。然而,让人惊喜的是,几天来,有奖问答的中奖率达到100%——所有被抽到回答的观众都能在第一时间报出正确答案。
冬奥会冠军王濛也对上海观众赞不绝口,她表示:“在上海,从预赛开始就有非常多的人为你加油。观众的鼓励会带动自己的情绪,精神上的成功是最大的感受。”
办比赛 造气氛
“江南Style”、开场灯光秀、现场微博互动点歌……这些娱乐元素,始终贯穿在三天的短道速滑世界杯比赛中。在本次短道速滑世界杯比赛中,赛事现场的体育展示团队充分利用了海上皇冠赛场里的超大屏幕,用现场转播视频与观众互动。围绕赛场两圈的LED光带,在营造气氛上作用不小——在比赛进行到白热化时,它们燃起熊熊烈火;在队员冲刺夺冠时,屏幕会蹦出“WOW”感叹;而在中国队上场时,则会出现“中国加油”字样。
短道速滑比赛间隙漫长的浇冰期往往是最无聊的。不过在本次比赛中,浇冰期成为观众互动时间,赛场大屏幕不断播放由十余名中国短道速滑队员为比赛特别制作的两段视频。其中,由国家队全体队员演绎的“江南Style”总是能把全场气氛调节到高潮。在王濛等世界名将惟妙惟肖的舞步的带领下,全场万余名冰迷集体演绎红遍全球的“骑马舞”,气氛一浪高过一浪。
“北冰南展”战略于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此后却陷入“北冰难展”的困局。然而随着短道速滑世界杯落户申城,北冰南展“展”向申城。以赛事带动观众兴趣,背后有强大的硬件冰场保证,在上海,冰上运动还是有所做为。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