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应氏杯决赛第二局,范廷钰不计点负于朴廷桓,棋的内容上也是全面被压制。单看这盘棋,韩国人赛前鼓噪的“朴廷桓技高一筹”确非虚言。
本次决赛前两局都是中盘分出胜负,第一局进行了180手,第二局只有156手,相当快捷。这在分量极重且用时充裕的应氏杯决赛中很罕见,也从侧面可以看出本次决战双方到底还是年轻,彼此状态都有起伏,未能充分把握住应氏规则的“精髓”。
前六届应氏杯决赛的26盘棋,有16局是最后计算点数分出胜负,只有10局是不计点胜。其中第三届决赛刘昌赫大战依田纪基,四盘棋都战至最后数棋,即使差距不是很小,双方也不肯投子,可见对胜利的渴望。第一届决赛曹薰铉对决聂卫平,前四局也都战至收完所有官子。迄今尚未发生过某届决赛几盘棋都是不计点分出胜负的情形,第二届和第五届决赛各有三场不计点胜,为目前的最高纪录。按照范廷钰和朴廷桓的战斗态势,他们有可能在本届决赛中改写这一纪录。
历届应氏杯决赛都争夺得相当激烈,前两届的老一辈棋豪之争尤为胶着。第一届,两位50后棋雄聂卫平和曹薰铉演绎了当代番棋大战的经典,五盘棋都堪称名局,双方发挥出了各自的特色,前四局都收完官子计点分出胜负,第五局曹薰铉用凌厉的招法击破聂卫平的大局观,第145手的手筋擒获对手五子棋筋,从而改变了世界棋坛的走势。
不过145手并非应氏杯决赛的最少手数,只能排在第三位。第二届应氏杯决赛第三局,徐奉洙仅用119手就让大竹英雄俯首称臣,这是应氏杯决赛历史上的最短手数。第四届应氏杯决赛第三局,常昊129手屠掉李昌镐的大龙,挽救了一个赛点,这一手数排名应氏杯决赛最短手数第二位。
朴廷桓在本届决赛第二局156手快胜,暂时排在最短手数第四位。这还是因为范廷钰在棋筋被吃后又坚持了几十手,如果换成早年的李世石,有可能早早投子,创造不足百手的纪录。
手数的多少当然不足以说明棋局内容是否精彩激烈、双方是否棋逢对手,这与对局者的棋风、对局时的心态密切相关。范廷钰在第二局中显然不如第一局那样沉得住气,一局在手时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从“冲击”变为“可胜”,耐性欠缺,该大量投入时间计算的时候处理过于简单,被对手强手击垮。这与前几天的韩国名人战决赛情况非常相似,白洪淅连下两城领先李世石时,第三、四局的表现判若两人,被小李轻松扳平比分。
反观朴廷桓,能够迅速走出第一局失败的阴影,第二局全盘构思可圈可点,并且在对局中走出一路点的巧妙手筋,可见他的“世界冠军”头衔和曾经的“韩国第一人”荣耀绝非幸致。棋手状态好坏的转换往往只在一两盘棋之间,因为对手“状态不佳”而抱有侥幸心理是万万要不得的。朴廷桓作为当今棋界公认的超一流高手,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面对他时都必须全力以赴。
从大局而言,范廷钰在第一阶段决赛中取得平手的战绩肯定可以满意,但是第二局的失利方式值得反思。一位好友说他认为如果范廷钰2比0领先,在第二阶段很可能因为心态变化而被大逆转,而战成1比1的话,他反倒看好范廷钰夺冠。估计这哥们是受了当年马晓春和聂卫平争夺东洋证券杯冠军时表态“第一阶段1比1的结果比2比0更好”的影响,过于追求“心理因素”了。事实上,2比0肯定比1比1更叫人满意,背水一战的压力和胜利在望时的波动都有可能导致技术变形,彼此抵消后,后三局掌握三个赛点的一方自然胜面大得多。世界大赛决赛中的二连败三连胜大逆转只有过一次,由巅峰期的李昌镐创造,3比0的结果却多出许多。马晓春和聂卫平是数十年的老对手,彼此知根知底,心理因素更重要些,而范廷钰和朴廷桓是初次交锋,士气非常关键,当前两局战成平手时,追平一方更有长舒一口气之感,在后面的比赛中会更有信心。
好在决赛第一阶段只下两局,胜负的过程对于几个月后第二阶段比赛的影响会被严重冲淡。应氏杯决赛的安排历届不一,第一届第一阶段下三局,第二、三、四、五届第一阶段下两局,第六届第一阶段又改为三局。本届定为两局,或许主办方潜意识里是担心出现3比0的比分,让第二阶段比赛泡汤。现在战成1比1固然令棋迷感觉意犹未尽,却也让决战双方可以在第二阶段更有针对性地拿出“绝招”。
第三、五、六届应氏杯决赛都是一方先败一局后连扳三局,后来居上夺得冠军。这一届我们相信历史不会重演,从第二局的失利中吸取养分的小范在第二阶段肯定可以取得胜局,至于能否登顶,就看那时双方的发挥了。
希望范廷钰恢复“小石佛”的冷静面目,保持自己的固有风格并突破自我,在第二阶段比赛中下出精彩棋局,取得让中国棋迷惊喜的战果。(搜狐体育 萧萧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