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玮
“换苏伟!换苏伟!”
——今年CBA总决赛第四场第一节,东莞银行队主帅李春江将表现欠佳的苏伟换下后,北京金隅队主场球迷集体高喊这样一个口号。
点评:这个篮球场上的口号,不仅喊得苏伟之后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还迅速蔓延到了足球场上。在那一刻,这三个字早已被剥去了原本的意义,成为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狂欢。
“只要球迷敢,我就敢!”
——在讨论敢不敢引进阿内尔卡时,上海申花投资人朱骏这样在自己微博上留言。
点评:朱骏事后证明他确实有胆,而且还“敢动”了德罗巴。只是,如果球迷敢问申花要一个匹配得上两个超级外援的成绩,他会这样回答吗?
“没有!绝对没有!”
——伦敦奥运会期间,一位外国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问叶诗文:“你敢只用一个词回答到底有没有服用兴奋剂吗?”叶诗文激动地这样说道。
点评:怀疑一名运动员是否服用禁药完全没问题,但要凭证据和测试结果说话。在叶诗文已通过各种检测后还这样公开质问,不仅仅是职业素养问题,还是个人素质问题。
“栏还在那里,我就要跨过去!”
——刘翔伦敦奥运伤退后的第二天早上,在给父亲刘学根发去的一条短信上这样写。
点评:跨赛道上的栏,易;跨人生道路上的栏,难。加油!
“竞技场上,金牌是惟一的标准。”
——在发生伦敦奥运会羽毛球让球事件后,李永波在做客央视访谈时这样说道。
点评:李永波说的可能是残酷的现实,但是否应该成为我们的价值坐标,仁者见仁。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才会有了举重运动员吴景彪在伦敦奥运会上那句同样著名的话:“没能夺冠,我对不起全国人民。”
“如果一块金牌可以超越我们的价值观的话,那我只能说我们的价值观比金牌低。”
——伦敦奥运期间,姚明针对羽毛球让球事件这样评论。
点评:嗨,姚明,要不你和李永波指导一起喝个茶?
“我就是传奇,再没有什么需要证明的了。”
——在包揽伦敦奥运会男子100米和200米金牌之后,“闪电”博尔特这样说道。
点评:说句心里话,博尔特的这句话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哪怕这句话是出自他本人之口。
“虽然我很尊重梅西,但贝利永远只有一个。”
——贝利这样评价梅西。
点评:马拉多纳也只有一个,克鲁伊夫也只有一个,这不是很正常吗?这么说是怕时代忘记了你吗?
“我打球不是为了国家”
——在今年的美国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赛期间,李娜这样说。
点评:这句引起轩然大波的话,事后被证明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其实是否代表国家,并非由你个人决定:只要国籍不变,黑眼睛和黄皮肤,你站在那里,一举一动,无论有意无意,都已代表了你的祖国。
“我就是一个北京娃。”
——北京男篮外援马布里这样说。
点评:在NBA获“独狼”称号的马布里,在北京演绎了一个“南橘北枳”的故事。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马布里如此欢快且勤快地融入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最好也请麦迪思考一下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