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走进位于普陀区的孝诚道馆,只见20多名孩子正光着脚,在教练带领下练习。尽管屋外寒风凌冽,但身着单薄道服的孩子们脸上红扑扑的,额头都已沁出汗珠,专注的神情中带着几分坚毅。
近几年,跆拳道运动在沪上悄然走红,尤其在青少年中颇有市场。以这家道馆为例,学员超过200人,其中不足十岁的小学员超过了八成。在家长们眼中,学习跆拳道不仅锻炼了孩子身体,更塑造了积极向上的品格,让孩子在拳打脚踢之间传递正能量。
给皮大王做规矩
孝诚道馆,最显眼的并不是墙上挂的各种跆拳道招式图片,而是硕大的馆训:忠孝、诚实、忍耐。馆长裴恩学告诉记者,礼仪是跆拳道运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以礼始, 以礼终”。两脚跟并拢,直体向前屈15度,头部前屈45度,两手紧靠两腿——在采访中,记者不止一次看到来上课的孩子用这种方式向教练和同伴敬礼。而通过跆拳道,他们也将这种习惯带到了日常生活中。
7岁的白岑雨练习跆拳道已有3年,1个月前他刚刚考上跆拳道黑带。他的爷爷告诉记者,练习跆拳道之后,改变最大的就是孩子的礼仪方面。“男孩子小时候总是比较顽皮,练跆拳道就是请专业的老师给孩子‘做规矩’!” 如今,白岑雨见到邻居都会主动打招呼,在学校看到老师也主动行礼,小区里人人都说白岑雨是有礼貌的乖小孩。
吃点苦能懂点事
一次次被踢倒,一次次从地上爬起来,孩子的脸上没有委屈或者怨恨,嘴角洋溢的始终都是笑容。在道馆,记者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镜头。送孩子来练跆拳道,不少家长是抱着强身健体的目的。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练了几年跆拳道,不仅孩子生病少了,意志力也增强了。
6岁的李泽皓练跆拳道只有半年,从一开始吵着闹着不想来,到如今每周两次准时让爸爸送自己来,小家伙变化不小。从恐惧到热爱,是跆拳道的自身魅力让他们爱上这项运动。
让儿子学习跆拳道,李泽皓的爸爸主要目的是“想培养孩子一点阳刚之气。”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身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并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来学跆拳道就是为了让孩子“吃点苦,变得懂点事。”
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跆拳道三个字拆解开来,“跆”意为像台风一样猛烈的脚,“拳”意为拳头,而“道”,意为人生的正确道路。三字中,“道”是最关键的。而这个道不仅是礼仪之道,更有做人之道。
竞选大队长添砝码
10岁的张予涵是个戴眼镜的秀气小姑娘,长长的马尾辫绑在脑后,一招一式显得很干练。她的外公告诉记者,跆拳道已成为小姑娘颇为得意的一项特长,甚至在参选学校大队长时,也是一项重要砝码。“她将自己练跆拳道的照片放大作为宣传,老师同学看了都夸她了不起。”
不少家长担心,女孩子练拳打脚踢不太好,长大会变成“野蛮女友”。张予涵家人却不这样认为,作为医生的妈妈非常了解处于生长期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锻炼。从医学角度来说,跆拳道运动紧张激烈,对抗性强,可强壮筋骨,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及肌肉的伸缩能力。
让女孩子学习跆拳道还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通过攻防练习,女孩子可以拥有防身自卫的能力。
馆长裴恩学告诉记者,这几年,学跆拳道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有吴静珏这样的跆拳道偶像,但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跆拳道只是一项爱好,他们从未想过向专业方向发展。或许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更能体会其中的乐趣。
本报记者 厉苒苒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