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丽倩
菲尔普斯的人生经历很特别,不仅因为其出众的天赋及后来所取得的奥运18金这一前无古人的成绩。从11岁起到退役,“飞鱼”都跟随着同一位教练:鲍勃·鲍曼,一位学生时代主修心理学、辅修作曲的“非典型教练”。昨天下午,鲍曼教练来上海开讲,面对台下闻讯而至的沪上游泳界人士,这位名教头侃侃而谈,分享经验。而对于记者提出的未来会否出现第二个“菲尔普斯”的预测,鲍曼坚定地说:“没有第二个菲尔普斯。”
菲尔普斯的跨项能力简直“令人发指”,在蝶泳、自由泳和混合泳上均曾奥运夺金。“也许未来会有选手能在一到两个单项上达到他那样的水准,但在全面性上不可能做到。没有第二个菲尔普斯。”鲍曼相信,菲尔普斯在泳池中的成就是独一无二的。而当被问及与菲尔普斯的相处模式时,鲍曼觉得他们是互补式的合作,“就像结婚一样”。
鲍曼是一位颇具文艺气质的教练,闲暇时爱好钢琴和小提琴,喜欢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但他也承认,在生活中的另一面,“我是个喜欢控制局面的人”。“我相信好成绩来源于好的执行力。对一名选手来说,态度如何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他(菲尔普斯)13岁到19岁期间,他每天都要训练,没放过一天假。我不喜欢给他放假。”当然,自打菲尔普斯退役后,他俩的相处模式已逐渐变化,“现在我们可能每周见一次,谈论的话题是美式橄榄球和高尔夫。”鲍曼透露,在累积了一定训练量后,菲尔普斯现在的高球技艺提高了不少,但对于外界传“飞鱼”欲以高尔夫再战奥运的小道消息,鲍曼却是绝对的不以为然,“我想这还差得远。”
也许菲尔普斯的成功真是难以复制的,但对于想要更进一步的游泳选手及他们的教练,鲍曼在昨天的讲学过程中也给出了两个关键点。
第一点,他认为一名成功的选手必定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鲍曼举例,菲尔普斯曾在泳镜透水、视线极度受阻的情况下赢得比赛,“能赢是因为他在平时就适应了要去不断适应逆境,必须学会如何在最糟的情况下拿到最好的结果。”他还爆料说为了给弟子考验,他曾在比赛前“无意”踩坏过后者的泳镜——当时菲尔普斯才15岁!
而另一个要点听起来就有点玄乎了,“光每天训练是不够的,你得用很强的对成功场景的想象能力,想得越细节越好,那会让你对目标更有渴望。”鲍曼不愧是心理学专业人士。
当然,一堂“公开课”所能包含的内容总是有限的,鲍曼表示虽然自己没有久居国内发展的计划,但未来有机会的话还是会来中国多进行一些交流活动,“我现阶段的精力主要放在了对游泳这项运动的全球推广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