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本报实习记者 季雪峰 图片: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
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东、北依邻俄罗斯,边界长达三千公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有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有气势磅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水域;有风景秀丽的镜泊湖、五大连池;还有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这些无不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多少年来,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生活在这片北疆领域。原始、粗犷、神奇,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壮美的黑龙江风情。
赫哲族
“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这是人们对“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人的印象。
同江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处南岸,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边境线长170公里,是国家一类口岸城市,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常住人口1500多人,占全国赫哲族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居住在街津口、八岔两个民族乡,两乡各辖一个民族村。
赫哲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孕育了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口头文学。赫哲族的神话和传说赫哲语称“特伦固”,是赫哲族历史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伊玛堪”是赫哲族人民世代因袭的民族说唱文学作品,属原始性史诗体说唱文学样式,内容大都是英雄复仇、狩猎、追求自由和爱情。赫哲族艺术有明显的民族特色,音乐主要有“伊玛堪”、“嫁令阔”、“白本初”、“博布力”四大曲种,乐器流传至今的有萨满用的鼓、腰铃和弹拨乐器口弦琴,舞蹈有“萨满舞”、“哈康布鲁”、“批勒西雷”,近年新编有“天鹅舞”、“钓鱼舞”、“萨满神舞”等。
赫哲族文化还表现在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绘画、衣着服饰、渔猎工具、食鱼文化、体育竞技项目、宗教习俗、手工艺品等方面。近年来,赫哲族文化遗产得到发展和保护,文学创作从口头转向书面,文化生活由民间业余走进专业艺术殿堂。
2013首届中国华夏东极抚远至神州北极漠河冰雪汽车挑战赛,途径同江,赫哲族人为参赛的车手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赫哲族风情文艺表演,让来自国内外的车手鼓掌称绝。
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我国“六小民族”之一,原为游猎民族,1953年正式下山定居。“鄂伦春”是民族自称,意为“山岭上的人”,其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逊克县是两极冰雪汽车挑战赛的第五站。目前鄂伦春人口1100人,占全国鄂伦春族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主要聚居于新鄂、新兴两个少数民族乡,乡土面积7049平方公里,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历史上猎犬、猎马的狩猎、“桦皮威虎”的捕鱼和逮犴、蹲碱场捉鹿、居住的“撮罗子”、桦皮工艺制品、民族服饰等代表着民族生产和生活的习俗,至今依然可见。2013年,逊克还将组织规模宏大的鄂伦春族下山定居60周年庆祝活动。
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戎马倥偬的狩猎生活和机智巧妙的狩猎方法,构成了小兴安岭生活画卷中的独特画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