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巴西杰拉德”的埃尔克森梅开二度;昔日的“德甲助攻王”米西莫维奇打进漂亮“世界波”;曾在英超赛场取得100多个进球的雅库布延续了上赛季的火热脚感…… 刚刚结束的2013赛季中超联赛首轮较量,这些顶着响亮名号的外援们,依然是中超赛场的“主角”。
与2012赛季相比,本赛季中超联赛在外援数量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在接连“失去”阿内尔卡和德罗巴这两位大牌球星之后,中超外援的“星味”褪去了不少。不过,与上赛季不少俱乐部一味追求“明星效应”的盲目引援相比,中超各队本赛季在外援选择上显然更加务实——名气和实用兼顾,成为中超球队选择外援的新标准。
按照中国足协确定的“4+1”(4名非亚洲外援和1名亚洲外援)的外援引进标准,16支中超球队在新赛季的首个球员转会期(截止于2月28日)内,大多用满了5个外援名额,最终成功注册的外援数量为76人。经过一番调整,与2012赛季相比,各支中超球队总共更换了32名外援,差不多占到外援总数的一半。
据统计,本赛季的中超外援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巴西外援多达15人。各队引进的亚洲外援中,前几年颇受青睐的澳大利亚和韩国球员数量有所下降,近年来实力上升明显且价格低廉的乌兹别克斯坦球员成为“新宠”。
具体而言,虽然本赛季的中超外援中没有像阿内尔卡和德罗巴这样的“巨星”,但也不乏名声在外的“大牌”。广州恒大引进的巴西国脚埃尔克森、贵州人和引进的波黑国脚米西莫维奇、大连阿尔滨引进的法国国脚瓦罗、辽宁宏运签下的前德甲沙尔克04射手埃杜、上海东亚引进的前巴萨后卫伊万等人,再加上留队的凯塔、孔卡、巴里奥斯、穆里奇、卡努特、雅库布等人,新赛季中超联赛的外援阵容依然实力强悍。
大量外援的更迭,既是球队的自我充实和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中超联赛的竞争格局。外援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球队的战斗力,更可以影响球队在整个赛季的走势。
外援在各支中超球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联赛首轮便体现得淋漓尽致。新赛季中超首轮共打进创下历届中超新高的26球,外援就包办了其中的15球,比例接近60%。外援的抢眼表现,与目前中超各队普遍缺乏优秀本土进攻球员,只得重点引进攻击性外援的现状密切相关。
其实,从2008年开始,中超射手榜便成为外援的天下,本土球员最佳射手的进球数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韩鹏在2010赛季进了17个,于汉超在2011赛季进了12个,王永珀在2012赛季只进了10个便成为“本土射手王”。在上赛季的中超射手榜中,前10位全部是外援;就是扩大到前20位,也仅有王永珀和汪嵩两名本土球员。在上赛季的助攻榜前10名中,也有多达7名外援。
本赛季,中超各队在保留了穆里奇、雅库布、乌塔卡等强力前锋的同时,又引进了上赛季打进11球、列罗马尼亚超级联赛射手榜次席的罗马尼亚国脚尼库莱(山东鲁能)、上赛季巴西乙级联赛的金银靴得主凯萨(上海申鑫)和伊萨克(长春亚泰)、阿尔巴尼亚前锋萨利赫(江苏舜天)、上赛季哥伦比亚甲级联赛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卡梅罗(天津泰达)等锋线悍将,将进一步压缩本土球员特别是进攻球员的生存空间。
大批优秀外援特别是强力射手加盟中超,固然提升了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也让本土球员有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过分倚重外援,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超球队的竞争力,更无法有效增强以联赛为基础的国字号球队的战斗力。
正如现任国家队主教练卡马乔所说:“大牌外援加盟中超,有利于提高联赛实力,但也造成国家队在关键位置特别是锋线上缺少能力出众的球员。”
由此可见,各支中超球队在不断花费重金引进外援的同时,也应该在俱乐部自身人才建设、青少年培训、推动基层足球发展等方面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适当加大投入。作为联赛管理机构的中国足协更应在这些方面加强引导和规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