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一刀
说实在话,前天晚上河南男排和广东男排的比赛结束前,我心里始终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尽管河南队的实力远远高于对手,按正常情况分析,就是打一百场广东队也不一定能赢一场,但体育比赛风云变幻,以弱胜强的例子多了去了,什么结果都可能出现。8点半左右,直到确认河南队已经拿下了比赛,获得了全运会的决赛资格,吾心方安。
以河南男排联赛第3名的水平去打全运会预赛,7个队出线4个,本应该是手拿把攥的,但第一场就输给了浙江,令人大跌眼镜;第4轮又脆败给八一,一下子把自己推向了绝境:最后一场不赢广东就出局。对于上届全运会屈居季军、本次志在夺冠的河南队来说,这是一个绝对不能接受的结果。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了退路的河南队以直落三局的形式完成了自我救赎,也避免了大冷门的出现。
河南男排险象环生,既有主要对手实力悄然增长的因素,也有自身发挥欠佳的缘故,也不排除他们大意轻敌的原因。但无论什么原因,他们的遭遇对于即将参加全运会预赛的各队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全运会也是全国性的比赛,但各队对其重视程度,一点不亚于奥运会,更远胜于亚运会。因为这是各省体育局的政绩工程,是4年一次的头号大事,是衡量各地体育竞技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一把尺子,哪个敢不全力施为?这就造成了一些反常的现象:平常的年度全国冠军,可能在全运会上连前三名也进不去;一些平常不起眼的队员,可能在全运会上突然冒出来,以令人惊叹的表现,捧冠而归。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那些在年度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的运动员早已成了众矢之的,他的战术特点早已为对手所周知,针对性的训练早就开始,届时铩羽而归就不难理解了。而那些此前的无名小卒,刻苦训练,潜心研究对手,4年磨一剑,如黑马狂奔,我们也应该习以为常。
目前,河南队各个项目都在参加全运会预赛,以力争更多的人进军辽沈,但男排的晋级之路应该对各队都有所启迪,所有有志于在全运会决赛中取得好成绩的队员都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都要力争顺顺利利地拿到入场券。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河南男排这一堑不能白吃,别的队都要“长一智”,而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凡事考虑得细心点、全面点、超前点,把困难想足点,对策更有针对性点,只有这样才能顺利拿到决赛入场券,同时了解了对手,熟悉了对手,为决赛取得好成绩奠定基础。也只有各个中心、各个队都完成了省体育局的既定计划,河南省才能洗却上届全运会排名靠后的耻辱,实现名次明显前移的战略目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