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教会尼克斯凶狠犯规。 |
公牛对詹姆斯的犯规,介乎有意无意之间,似乎与恶意脱不了干系,称之为“凶狠”“粗鲁”则毫无疑问。联想到之前邓台·琼斯对科比的垫脚犯规,可知在眼下联盟,“粗鲁犯规”并不是个案。那么,这股凶狠犯规的风潮,源自何方?
ESPN专栏作家亨利·阿伯特在一篇专栏中暗示,莱利是联盟目前日趋上升的凶狠犯规的始作俑者。
阿伯特援引前ESPN记者、掘金管理层成员迪恩·奥利弗的言论表示,近20年前帕特·莱利在纽约尼克斯执教时期定下的“不准上篮(No Layups allowed)”促使了NBA的暴力化犯规。奥利弗说:“在上世纪80年代,打败湖人的办法是‘打更多的身体对抗’,时任湖人主教练的莱利深受其苦。在离开湖人教练席、担任比赛解说一年后,观看了更多NBA比赛的莱利来到尼克斯担任主帅,在1991-92赛季,他悟出一条真理:必须要让球员打得‘脏’。莱利向队员提出要求:防守端,任何得分都不能轻易‘给予’。”
莱利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是,让队员们不惜进行更多的“肢体”犯规。和1990-91赛季相比,1991-92赛季的尼克斯的场均犯规数增加了2倍,将对手送上罚球线的次数更是比上个赛季多出了3倍!这种近乎粗野的防守策略却收到了效果,常规赛,尼克斯比之前一个赛季多赢了12场,季后赛更是和当赛季冠军公牛恶战七场才遗憾出局。与上个赛季相比,尼克斯对手的投篮命中率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他们不敢过多闯进尼克斯禁区,只得投更多三分。
当时的莱利可能还不知道,他的“不准上篮”原则引领了一种风气,让不少NBA球队主帅争相效仿,粗野犯规成为联盟热门。这种趋势带来的一个直观影响是,联盟开始重三分而轻视中投,总体两分球命中率出现大幅下滑。在上世纪80年代,每支球队都会拥有一个诸如马克·韦斯特或史蒂夫·约翰逊这样的中投手,甚至连丹尼斯·罗德曼在近筐的情况下都能投出近六成的命中率;莱利的“不准上篮”之后,各队争先对投手粗野犯规,并在大个子能够中投前将其送上罚球线。举例而言,罗德曼在1991-92赛季时命中率达到54%,只上了140次罚球线;下一个赛季,罗德曼的命中率直线下滑到43%,却投出了更多的罚球(在上场时间少了近1000分钟的情况下,多执行了23次罚球,命中率不过53%)。罗德曼的情况虽然只是个个例,但也能代表着联盟的趋势转变:更少的投篮、更多的犯规、更低的得分、更缓慢而危险的比赛。
阿伯特表示,“我们能理解,诸如上世纪的尼克斯为什么要采用粗鲁的犯规,因为他们为了胜利;但真的到了联盟站出来规范比赛环境的时候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