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军: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完全没必要因噎废食,因为这种恐怖行为只是偶然事件,就如坐飞机会有遇上飞机失事的风险一样。另外,当年的“9·11事件”,恐怖分子不也选择了飞机当作工具吗?也没看到人们因为这样不再乘坐这种交通工具了。我相信,只要活动组织方在安保措施上进行更详细的筹划,应该能提前预判出恐怖事件是否会发生的。
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现场除了有哀悼逝者的鲜花,还有生者深信波士顿会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东方IC)
本专题策划
本报记者 邬恺山
本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白志标
本期嘉宾: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 胡利军
北京社科院教授 金 汕
波士顿马拉松的爆炸案顿时让全世界陷入恐慌,尤其是那些即将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地方。跟波士顿马拉松一样同为世界5大马拉松赛事的伦敦马拉松很快就将开赛,组织方表态不会延迟比赛,但加强安保措施在所难免。事实上,这也是其他地方马拉松赛事组织方的共同态度,不会取消赛事但安保将比以往任何时候严格。
这次发生在波士顿马拉松赛的恐怖袭击对体育赛事的影响如何?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会否因此下降?本期三言二拍,本报记者邀请了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体育社会学专家胡利军和北京社科院体育文化中心金汕教授一起进行探讨分析。
安保不严导致爆炸案发生?
大型活动提前预案很重要
白志标:有媒体说,这次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发生是安保措施过于松散导致的。我认为,爆炸案的发生与赛事现场安保是否严格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毕竟马拉松赛事与其他在固定场馆内进行的比赛不同,它是开放式的比赛,加上距离长,任何一个赛段人们都可以成为观众,即使当地把所有警力都投入到赛事安保当中也无法做到让每个观众都处于监督之下。再说,制造这起爆炸案的人的目的也不仅仅是破坏比赛那么简单,赛事不幸地被当成了一个“示威”的平台。
胡利军:你的说法我部分同意,类似于马拉松这样的比赛不可能做到人人安检,但出现这起恐怖袭击不能说与安保没有关系。当然,我所说的安保并不是仔细检查在场的每一个人,而是提前预案,要提前了解哪些位置容易汇集人群,哪些人具有不安全倾向,哪些位置可能会发生事故等。我们知道,自从“9·11事件”后,美国的安检级别大为提高,投入的资金也是天文数字,现在出现这样的事件,尽管发生的概率极小,但安保组织工作肯定是有疏忽,否则也不会有人质疑赛事的安保工作松散。
金汕:两位的观点都有道理,不过我要说的是,其实大型体育赛事的安保向来都是头等大事,这样的活动不仅人群密集,同时受关注度高,因此也最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或团体关注,比如当年的慕尼黑奥运会发生的以色列运动员被暗杀事件,还有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时的抢火炬行为等。体育比赛是传达一种平等和奋斗精神,对此进行恐怖袭击可以说是完全违背体育运动主张的普世价值,也是对世界和平意愿的玷污。
是否任何赛事都要最严格的安保?
不求最严格只要最合适
胡利军:我这两天从网上看到,无论是伦敦马拉松还是巴西奥运会,组委会的相关人员都已经出来表态,赛事的安保级别肯定要提高。我相信,这起爆炸案也给其他赛事的安保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让他们知道什么地方的安保必须更为严格,什么地方可以相对轻松。
白志标:其实不论是马拉松赛还是其他大型赛事,安全向来是第一位的,而安保措施也是赛事成功的保证。相信今后许多赛事的组织方会更加重视安保工作。不过我有一个疑问,安保措施真的是越严格越好吗?过于严格的安保措施会适得其反,一方面观众风声鹤唳,另一方面又让观众面临诸多不便。
金汕:毫无疑问将来的赛事或活动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安保级别会有所提升,当然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满眼里都是军警,确实会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如果那样的话干脆就禁止观众参与算了,但实际上赛事是不可能缺少观众的。因此,针对比赛实行合适的安保措施显得尤为关键。赛事组织方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安排安保工作,让赛事的安保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内紧外松,当然观众也要理解安保工作的特殊性,多加配合。
白志标:我同意金教授说的,安保不一定要最严格,但要最合适。“9·11事件”后,美国安检升级,光是搜身就引发了全世界对美国人过度安检的不满。马拉松这样的赛事具有开放性,而且还非常欢迎普通市民随时加入到观众队伍中,过度安检有可能直接赶走观众,这或许会给这项运动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胡利军:在未来的马拉松赛事当中,起点和终点的安保肯定会比过去更为严格。咱们可以想想,恐怖分子想要引爆炸弹的话随便一个地方都可以,为何有所选择呢?因为起点和终点是人群最集中也最受关注的赛段。另外,加强安保措施意味着费用也会明显增加,这对组织者来说并不是好事,但却无法避免。
中外赛事安保有无差异?
理念和文化决定安保态度
白志标:从北京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真正感受到中外办赛理念的差异,这也直接决定安保措施的区别。在国内,大型赛事举办地视该活动为一项重大任务,安保可谓至关重要,甚至有时为了安全而忽略其他赛事参与者,如媒体、观众。在国内举办的一项国际综合赛事中,记者与安保人员的言语冲突时有发生,安保人员在安检时如临大敌。而记者采访伦敦奥运会时发现,安保人员在安检时热情有加,这跟国内区别很大。
胡利军:我觉得与中外文化差异也有关系,国内外安保形势并不相同。美国一直宣传个人英雄主义,加上到处反恐,结果凡是被他们反过恐的地方倒越来越不安全,这种不安全自然会延伸到其国内,而且这种不安全更多表现为一种仇美情绪,所以更为极端。而在中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不存在极端的对立,加上我们的文化一直强调与人为善、集体利益,因此很少有针对群体的极端行为出现。
金汕:我也认同中外在办赛理念上存在差异,我们举办大型赛事确实是有出于当地政绩的考虑,不过这些年在一些大城市,这种办赛初衷正在逐渐改变,一些高规格的赛事正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如北京的中网公开赛、北京马拉松赛等,因此为了达到这样的愿望,安保方面无形中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会出现一些过度紧张现象。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更多地把体育赛事看作一项体育领域的活动,所以有相对平和的心态。
比赛中如何避免危险?
大众完全没必要因噎废食
金汕:体育赛事对恐怖袭击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经过这次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案,估计像马拉松赛这样能让群众参与的、特别能够展现体育价值的活动,在国内举办的次数会有所减少,毕竟安全第一,但要是连参加体育运动都要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这十分悲哀。
白志标:我觉得,波士顿爆炸案是概率极小的事件,可以说没有人能预测到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会发生,因此也就无法谈怎样预防,难不成人人都穿防弹衣或干脆赛道旁边设置装甲车供观众使用?可以做的就是尽量别往人多的地方去,或者进入到活动现场要多注意周边是否有特别情况和特殊人员。
胡利军:你的看法有些消极,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完全没必要因噎废食,因为这种恐怖行为只是偶然事件,就如坐飞机会有遇上飞机失事的风险一样。另外,当年的“9·11事件”,恐怖分子不也选择了飞机当作工具吗?也没看到人们因为这样不再乘坐这种交通工具了。我相信,只要活动组织方在安保措施上进行更详细的筹划,应该能提前预判出恐怖事件是否会发生的。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