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洁芸
孙杨朱志根这对“金牌师徒”这次再起冲突,游泳池边的那位赞助商工作人员成了“关键人物”。他和孙杨的形影不离,在训练场上的“频频亮相”,最终惹恼了朱志根,也成了此次“斗殴事件”的导火索。运动员该和赞助商保持怎样的“安全距离”,赞助商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对于孙杨和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
国外:关系简单融洽
因为一个赞助商的工作人员而引发队员和教练间的矛盾,甚至引来警方介入,这样的事件如果放在国外,几乎是“天方夜谭”。在国外,运动员的成长完全由个人、家庭负责和决策,所以对于这些“个体户”来说,赞助商几乎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教练的薪水、整个团队运作是否顺畅,都和赞助商息息相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运动员在发表获奖感言时会把“感谢赞助商”放在第一位。再加上专业的经纪人团队在两者之间牵线搭桥,合理安排和调和,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赞助商和运动员包括教练都会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菲尔普斯和speedo之间长达十多年亲密无间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个体户和赞助商天生的亲密性,把运动员团队和赞助商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了一起。这种相辅相成的组成方式,决定了他们之间的紧密关系。
国内:“三方利益”牵涉
在中国,长期是举国体制下的管理层与运动员的二元关系。但随着时代改变,近十年来,赞助商,特别是个别明星运动员的个人赞助商,成了“新兴事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孙杨面对的只是国家队和地方队的直接领导和管理。不过,当他开始崭露头角时,寻求代言的商家开始出现和渗入管理层、运动员个人和赞助商三方面的同时存在,让原本一对一的二元模式转型成为了更为复杂的三元模式。这样的情况,对于在举国体制下成长的孙杨,包括其他明星运动员来说,甚至朱志根以及管理层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2011年上海游泳世锦赛时,孙杨就曾因为私自穿着自己赞助商品牌的衣服参加新闻发布会而引起国家队的不满,还受到了警告。所以在三方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各种矛盾凸显,各种冲突也开始层出不穷。
解决:制度逐步完善
就这次因赞助商引发的事件而言,不能简单地评论是谁的错,因为谁都有各自利益的追求。但如何理顺三者之间关系,平衡各方利益,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不可否认,在当今的条件和形势下,有赞助商青睐运动员,对运动员本人和这个项目来说,都是好事,也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但“分寸”和“尺度”,还需要仔细衡量和把握。可以明确的是,“要成绩”是三方的第一目标。任何情况下,任何附属的关系,都不能影响到“保证训练质量”这样一个最主要的任务。因为只有孙杨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实力,赞助商才可得到期望中的收益。所以就这一点上来说,当三方出现纠葛和冲突时,赞助商应该做出必要的让步。比如不要在训练时间出现在训练场、训练比赛切记“越俎代庖”,这些都需要形成一定的规章制度。另外,赞助商的眼光可以再放得长远一些,因为除了保证孙杨的成绩之外,尽量维护他健康向上的形象,也是对自己品牌最好的保护和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孙杨事件并非孤立,折射的其实是中国明星运动员管理遭遇的新问题。但愿这次“意外”的出现,能给全新的“三方利益”带来警示和启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