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蒙特利尔加拿大人队与渥太华参议员队在NHL(北美冰球联赛)的季后赛首轮中相遇。比赛开始不久,加拿大人队前锋拉斯·埃勒被参议员队中扮演“执行者(enforcer)”角色的葛莱巴撞击面部,当场昏迷。埃勒被医生诊断为脑震荡、面部下颚骨折,伤势不轻,将缺席本赛季余下的比赛,葛莱巴则被判罚禁赛两场。
这样的情景,NHL球迷已经司空见惯。据统计,NHL联赛期间,大约每3场比赛就会有一次打架事件上演,所谓的“执行者”就是人们心照不宣的球队中专门负责打架的球员。
在NHL的球员间流行着一句笑话:“我昨晚打了一场架,顺便参加了冰球比赛。”“合法”打架被视为联赛中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一方球员摘掉头盔、手套,冲着对手发出“邀请”,对手可以脱掉护具应战,而裁判会在一方被击倒在地后制止打斗,让比赛继续。为了控制局面,NHL对于“合法”一词也有明确的界定,比如只准球员用拳头,不能从背后偷袭,一方倒地,打架就要立即结束,双方都要下场受罚5分钟等。
“合法”打架的规矩也惯坏了球迷们的“脾气”。一旦场面过于平静,观众就会不买账,甚至会对不打架的球员报以嘘声。
从NHL官方到球员,再到球迷,都已经默认打架是比赛“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场上的意气用事,换来的却是场下残酷的事实。2011年5月,在NHL效力6个赛季的纽约游骑兵队“执行者”鲍嘉,在家中因为脑病死亡,他球场打斗达84次,4次被打成脑震荡。
鲍嘉的悲剧触动了很多人。冰球比赛中,速度技巧的较量以及激烈的身体冲撞,被很多球迷称为“这项运动最吸引人的部分”,但是NHL对打架的默许和纵容正在让冰球运动的体育属性逐渐变质。当竞技场上的角逐开始遵循“以牙还牙”的暴力法则,这到底是一种独特的体育文化,还是以运动员健康为代价追求商业利益的手段?更何况,对那些喜爱冰球运动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崇拜的明星在场上惯以老拳相向来解决问题,耳濡目染日久,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为北美第四大联赛,高度职业化的NHL如何不走偏,同样是人们观察职业体育的关注点之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