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认识杰纳罗·博扎,那说明你不是一个好的乒乓球记者。博扎是欧洲久负盛名的《米兰体育报》的记者,自从半个世纪前接触乒乓球以来,就跟这项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此他也与乒球王国中国产生了很多瓜葛。走遍中国的博扎几乎比所有的中国记者更了解中国乒乓球,他甚至早在十年前就拍到了3500名以上中国乒乓球选手的照片。19日的世乒赛赛场,博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乒乓球在意大利是负数
博扎今年59岁,说起与乒乓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他要把历史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以前,“我想应该在45年前了吧,有一次我在教堂里看到有人在打乒乓球,就喜欢上了。”博扎说,在那个年代,基本上还没有现在的俱乐部,一般的体育活动都是围绕教堂展开的,“教堂里边可以打篮球、乒乓球,教堂外面的空地上可以踢足球。
不过,由于乒乓球在意大利是一个弱势到几乎无人问津的项目,博扎练习乒乓球的道路也就走得没那么顺利,“那时候我打乒乓球只是拿着一个光杆球板打,根本不知道还有胶皮、胶水这回事。”等到1979年他买到第一副真正的乒乓球拍时,对于走专业道路来说已经太晚了,“那一年我在罗马举行的欧洲青少年比赛中见到了瓦尔德内尔,那时候他已经表现出极高天赋。”博扎说,他清楚地记得,1977年,中国与意大利建交几年后,中国乒乓球队出现在了罗马,放弃走专业道路的博扎在那之后成为了《米兰体育报》的一名记者,从此开始了与乒乓球的深入接触,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虽然他对乒乓球痴迷到了这般地步,但是在意大利,“乒乓球的发展甚至是个负数。”他边说边摇头,“我在罗马跟人家说,我到中国看乒乓球,他们根本不相信,他们说我肯定在中国有很多女朋友。”此时他翻了翻白眼耸耸肩,“随便他们怎么想吧。”
比中国记者了解中国队
前一天与博扎约采访时,他坚持要约在看台上,因为不管他写不写这场比赛,却不能不关注每个选手的动态,多年来,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博扎清楚地记得,与乒乓球王国中国的初次会面是在1994年,“当时亚洲锦标赛在天津举行,抵达天津4天后天津日报采访了我。”博扎说,最开始出现在赛场的他只是被当成一名普通的外国游客,但是不久人们就发现,他能认出比赛宣传片上的每个人,“容国团、李富荣、张立、曹燕华……他们震惊了,我比中国记者知道得还多。”
博扎说,他喜欢中国队的每一个选手,“我每年在中国待着看比赛的时间加起来有一个多月,不管是世界性的比赛还是全国性的比赛都看。”2004年,博扎数了数自己拍的中国运动员,惊奇地发现,他拥有3500名以上不同运动员的照片,“我想没有人比我拥有的照片更多了。”甚至,他对国乒的“绯闻”也如数家珍,“我知道孔令辉的女友是马苏,他还带我见过呢。”
听说记者是从青岛来,博扎想起来一件事,“我想姜华珺应该也是青岛的吧,我知道她代表青岛队和山东队打过比赛。”就是这样,对于一般人来说堪称陌生的香港队成员,在他那里其履历也如数家珍。说起女乒,博扎对自己喜欢的运动员也进行了排名,“我的顺序是郭跃、刘诗雯 、李晓霞、郭焱、丁宁。”
十年前就看好张继科
对于中国队的新核心张继科,博扎说,他对于其在伦敦奥运比会夺得冠军一点没觉得意外。“2002年的时候,我在全国锦标赛上见到了马龙,但是没有见到张继科,因为那时候他在日本打公开赛。不过我知道他很厉害,因为才14岁他就已经参加21岁以下组的比赛了。”他第一次当面见到张继科是在2003年的全国锦标赛上,“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他瘦瘦小小的,鼻子和额头显得特别大。”博扎边比划着自己的鼻子边笑着说,当时稍显突兀的鼻子如今已经成为大满贯选手英俊相貌的重要部分。
不过,从第一次见到张继科开始,博扎已经意识到这位小选手不可估量的未来,“我当时给《米兰体育报》写的报道标题就是《张继科,下一个孔令辉》,真的,你可以找出来孔令辉以前比赛的录像来看,他们俩的风格很像。”事实上,关于张继科,博扎还有过更加惊人的预言。“在张继科回到省队的那几年,我不断地问,怎么看不到张继科了?”当时所有人都告诉他,张继科“迷失”了,但是他却坚定地跟肖战说,“张继科一定会回来。”当时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张继科回来的时候,肖战专程找到我,跟我说,‘你是唯一一个说过张继科会回来的人。’”
对于同样年龄的马龙和张继科,他认为这两个人未来将掌控着最受关注的世界乒坛男子赛场。他说,只要这两个人出现在赛场,世界乒坛就很难出现当初瓦尔德内尔和孔令辉代表的亚欧乒坛平分秋色的局面。“何况现在欧洲一直青黄不接,没有出现几个能与中国队抗衡的选手。”不过博扎不太看好张继科这次世乒赛卫冕,“我觉得决赛一定是张继科和马龙打,但是冠军可能是马龙。”本版文图/记者 马贤贤(本报巴黎5月19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