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3年五运会首次参赛 如今已成国家飞碟射击队总教练
高娥现身赛场 ■本报记者 夏铭阳 摄
■个人资料
姓名:高娥 籍贯:沈阳
生日:1962年11月7日
项目:飞碟射击
晨报讯(记者 崔宁宁)“如果身体允许,为什么不打呢?”这是四年前飞碟射击老将高娥说过的话,如今,已经51岁的她兑现了诺言。
今日,2013年全国射击冠军赛暨全运会席位赛(飞碟项目)将在沈阳柏叶基地举行。为了提前适应比赛场地,昨日一早,高娥就出现在了训练场上。
还是那熟悉的面孔,还是那杆老枪。四年转眼而过,高娥的斗志从未减弱。
1983年首次参赛,如今已成“八朝元老”
虽然已经是国家飞碟射击队总教练,但高娥还是要在本届全运会的席位赛中出场。只不过,身为沈阳人的她,这次将代表上海队出战。
一同来到训练场的队员有很多,高娥却是其中最显眼的一个,因为她的年龄,因为她曾经的辉煌,也因为她的名气。高娥在一群志愿者身边经过时,立即引起了志愿者阵中的一阵轰动,而当她经过年轻队员身边时,“高导”的叫声此起彼伏。
对于全运会,高娥再熟悉不过了。从1983年的第五届全运会开始,她已连续七届参赛。上届山东全运会,当时47岁的她拿到了一枚银牌。此次参加2013年全运会席位赛,已是她个人的第八次全运之旅。
“我现在挺有压力的。”高娥告诉记者。压力来自哪里?是自己本次比赛的成绩,还是身为飞碟队总教练的压力?“两种压力不一样吧,当队员考虑更多的是希望在场上赛出成绩,当教练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发现年轻队员的问题,怎么样帮助他们提升技术,排解压力。”高娥说,虽然现在有时会带国家队队员四处参赛,但在沈阳,她考虑的还是自己是否能拿到决赛资格。
“我着急呀,你看啊,我这一上午都还没练呢。”的确,虽然一直穿着训练服,拿着训练装备,但高娥却没在场上一展身手。因为看到了太多的老熟人,她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寒暄上。
“你儿子现在在哪儿呢?上班没?”“最近在北京怎么样?你还这么年轻啊,你家老孙头发都花白了。”诸如此类的问候,高娥一一回答着,也错过了适应场地的训练。
孩子已经23岁了,目前在国外交流学习
在训练场上,一个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高娥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偶尔两人还会说些悄悄话。原来,他就是高娥的爱人孙连滨。
“她昨天回来的,正好我今天来这边办事,就在训练场上找到了她。”孙连滨告诉记者。
说起高娥的辛苦,孙连滨最有发言权,“孩子今年都23岁了。高娥在家的日子十分有限,常年练习飞碟项目。当队员时她基本照顾不了家,现在她到北京工作,还是如此。我们家就是这样,我也在体育系统工作,整天忙着与队伍在一起,所以孩子真是没人管。好在他比较出息,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得到了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因为孩子不在国内,我们两人就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忙各自的事业。”
因为经常不在一起,两个人少了很多花前月下,只能通过电话沟通。孙连滨说,电话中两个人更多的是谈射击,很多时候,业务交流成了两个人感情沟通的纽带。直到现在,如果技术上或是在执教方面遇到什么困难,高娥首先想起的还是丈夫孙连滨。
“曾经有一段时间,她为自己没有拿到奥运会金牌心痛。现在她当教练了,有机会带领自己的队员在奥运会上创造佳绩。”孙连滨说,“我们家里的意见比较统一,她想从事这个行业多久就从事多久,虽然两地分居着,但我全力支持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