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鞋进化到篮球鞋、跑步鞋、户外鞋……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发生改变,而生活方式的改变,源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只有当体育真正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用品业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一双运动鞋,几乎人人都有。而运动鞋的“进化史”,则投射出中国体育用品业乃至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轨迹。
“1987年我来北京卖鞋,卖的就叫旅游鞋。”5月30日举行的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上,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这样描述他创业时人们的认知和定位。而现在,运动鞋已到了必须用细分市场去赢得客户的阶段。不仅有运动项目、运动年龄之分,还有户外、街头等代表不同趣味的人群之分。
实际上,经过前些年的爆炸式发展,国内运动鞋市场已进入发展的瓶颈期。2012年,运动鞋销售比上一年下降19.28%,连续两年呈下滑之势。与之对应的是运动服装销售,同样连续走低。但还有曲线相反的数据,运动器材、个人运动防护用品和户外用品则均呈现上升态势。这样的反差耐人寻味,其中既有体育用品业“危中寻机”的突破方向,也包含着中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密码。
从旅游鞋进化到篮球鞋、跑步鞋、户外鞋……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发生改变,而生活方式的改变,源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当年贴牌加工,赚点辛苦钱到自创品牌,再到提升一双运动鞋的附加值。从李宁到安踏,再到福建晋江等地形成的产业集群,中国体育用品业的崛起之路,同样离不开时代发展的大背景。
而只有当体育真正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用品业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甭管要不要运动,先置一身行头的“刚性需求”年代就要成为过去时。行业洗牌力度加大,是高峰论坛参与者的共识,而谁能在这一轮更强调“质量”和“创造力”的竞争中胜出,还有赖于对发展规律的前瞻性把握。
出席高峰论坛的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有质量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民众对生活中文化体育氛围的需求正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城镇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消费需求,自然也包含体育用品业乃至体育产业新一轮发展的机遇。
品牌价值、转型升级,生活方式、拉动内需,一双运动鞋里的经济学,是否能“足下生风”,也要看如何以人为本。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