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在黄浦江畔激情结束,接踵而来的国际田联世界田径挑战赛5月21日又在北京“鸟巢”精彩上演。和上海钻石联赛相比,虽然为2015年田径世锦赛进行“热身”的北京站比赛级别并不高,但是谁也不能否认,鸟巢因为田径赛事而重现2008奥运盛景,中国田径是最大的赢家。
当天的比赛星光四溢。莱申科、奇切洛娃、奥利弗、理查德森、菲利克斯、还有出演压轴大戏的加特林。同样看点十足的,还有张培萌、苏炳添、李金哲、杨雁盛、张国伟、王宇这些新一代中国田径运动员。
正因如此,中国田径逐步呈现出勃勃生机。一方面世界名将云集中国举办的国际田联赛事,另一方面一批不畏国外强手,勇于秀出个性的田坛新星相继出现。这使中国观众对田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田径也因此收获了更多关注。
仅这一晚的比赛,鸟巢的现场氛围已经不亚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欧美田径赛事。除了运动员专业的比赛,中国观众也愈发“专业”地观赛。他们能做到遵守观赛秩序和礼仪,听从广播员的调度玩起“人浪”;他们可以在运动员索求有节奏的掌声时毫不吝啬;而当运动员失败时,他们报以鼓励、温情的掌声;当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他们同时也不失“粉丝”般的疯狂……
这昭示着中国观众正在学会并逐渐懂得如何欣赏高水平田径赛事。当天赛后,众多田坛巨星都表示热情会造势的北京观众是自己能在鸟巢创造佳绩的一大原因,而这样的比赛氛围令他们勾起了北京奥运会的美好回忆。同时,国际田联、亚田联官员对于现场奇高的上座率也吃惊不小,感动异常。
如果评判整个赛事,大城市的背后由大市场来支撑,这才是中国田径办赛更成功的一点。体育赛事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中外运动员竞技水平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点是赛事背后的市场。我们不得不叹服,田径比赛只有放在鸟巢这样奥运级别的场地里举办才能制造出高端大气的场面和效果。大多数人听到田径比赛在鸟巢举办,才有兴趣自发购票前往观赛。这就是北京这座大城市才能释放出的强大“能量”。
举个例子,每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的“开锣戏”都设在卡塔尔多哈。虽然“石油大国”不惜重金邀请明星到场,可多哈毕竟只是块人烟稀少的“弹丸之地”,这注定比赛的关注度,比赛文化和影响力不可能媲美欧美和东亚。中国就不一样了,短短十年间,只要有一个天才的出现,就能掀起全民关注的热潮。钻石联赛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站稳脚跟,树立了品牌形象。从统计数字看,2010年和2011年的钻石联赛上海站比赛的电视观众是全球14站比赛中最多的,超过了欧洲和美国。
按照这个逻辑,在中国的大城市举办国际田径赛事,对田径的发展很有好处。因为更大的城市代表着更有消费能力,购买力的群体、更发达的媒体宣传、更多的资金和赞助商。看看2012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上海、北京毫无悬念地排在前两名。而目前中国田径赛事的版图中,上海和北京构成了双核局面,广东、浙江、天津这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则很少举办国际田径高水平赛事,国际田径赛事在中国还远远不够。
目前,中国田协经过不懈努力,已将竞走世界杯、世界越野锦标赛和田径世锦赛带到了中国。在国家愈发开放,愈发与世界融合的背景下,上海和北京相继诞生了世界高水平田径分站赛。中外明星在大城市获得好成绩,激动人心的比赛在大舞台上演,对中国田径的影响力、商业价值提升都有决定性影响。大城市办赛只要坚持下去,田径必然能够在中国深入人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