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一派玩转马拉松
在普通人眼里,长跑很枯燥,对于另一些人来说长跑却是精彩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这些长跑爱好者中,有忙碌的上班族,也有在校大学生,作为长跑爱好者,训练的过程充满艰辛,但当你体会到长跑带来的乐趣之后,便能越跑越有动力。如今,就让我们和这些长跑爱好者一起,在这热情似火的夏季,投入到长跑的热潮中。
跑步
有人独享跑步乐趣
有人结队跑向终点
在天津大学研二的学生刘佳看来,跑步是成本最小的运动项目——训练场地没有严格的限制,无论在学校操场还是在路边,都可以进行。不仅如此,对于每天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生活的刘佳来说,长跑是让自己学习之余锻炼身体的最好方式。不仅是刘佳,今年35岁的刁建文也是如此,为了身体健康少生病,从2003年他便开始练习长跑了。
而相比刘佳和刁建文,26岁的李飞加入长跑爱好者队伍的原因则更加特别。4年前的一次意外让李飞全身多处骨折,肝破裂,肺挫伤,经历了5次时间累加起来超过26小时的手术和将近半年的住院之后,李飞说自己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不过,虽然命保住了,可这次意外给李飞的身体留下了巨大的伤痛。大夫对他说:“你以后不能参与剧烈运动了,你的身体不行了。”然而,2010年的一天,李飞看电视时不经意间看到了北京马拉松大赛的直播,顿时热血沸腾起来,不禁回忆起自己曾经也在运动会上跑过3000米和1500米,成绩排在前几名,李飞说:“那时,我居然忘记了自己的‘伤残’,想出去跑跑。”
2011年9月,李飞从山东老家来到天津工作之后,就着手自己的长跑计划。一双舒服的跑步鞋、一身可以尽情活动身体的衣服,便是长跑之前的所有准备。李飞的训练都是利用下班的时间进行的,训练地点在他工作的西青开发区,每周长跑三四次,每次一到两个小时,最初,李飞跑不了多久就浑身疼,尤其是双脚,疼得迈不开步子,而且上班本就很疲惫,下班又跑步,最后,李飞累得一步都不想动了,打车回的家。
和李飞一样,刁建文也是一个人练习长跑的。为了不影响工作,刁建文都是早起训练,他说:“长跑贵在坚持,冬天下着雪,寒风凛冽,也要一个人坚持跑下去;夏天跑到半路下起大雨,也不停下脚步,要跑完既定目标。”就这样,他从最初只能跑三五千米,到现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跑完全程,回首多年长跑路,刁建文有一种满足感。
和李飞、刁建文不同,25岁的刘佳每次都参加集体训练。在天津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知名的学生社团——马拉松长跑协会,这里聚集了众多酷爱长跑的同学,每周二、四、六,社团都会组织大家训练,有时训练地点在操场,有时则是在公路,还有时会去杨柳青或是梅江等地方拉练。回想起自己两年来参加长跑的经历,刘佳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很多朋友,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时,所有的人互相支持、互相鼓励跑到终点。
参赛
有人追求速度
有人看重坚持
2011年春天,刘佳参加了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第一次跑马拉松,面对长长的赛道,刘佳不免紧张,队友一边给她打气一边告诫她:“量力而行,如果觉得体力还可以就继续跑,千万不要逞能,更不要受伤,实在不行跑半程也不丢人。”不知是因为听了这一席话心态一下子放松了,还是队友的鼓励让她有了动力,刘佳竟坚持跑完了全程。
像这样在比赛中队友之间互相鼓励的事情,刁建文也曾亲身体会过。去年秋天,刁建文参加蓟县黄崖关长城越野跑比赛,跑到最后一圈时,由于汗水流失太多,他在长城上小腿抽筋,虽然素不相识,但是从他身边经过的许多参赛者都会关心他的状况,同时为他加油鼓劲。
而与刘佳和刁建文那样重在完成比赛的态度不同,李飞绝对是个速度追求者。去年,李飞参加了北京马拉松公开赛的半程赛,一路上,他超越了所有看到的选手。如今提到这段经历,李飞依旧很激动地分享自己的经验:“马拉松切忌随大流跑,因为每个人在不同时间,适合体能的速度各有不同,还是根据自己的速度才能跑出好成绩。”
即便总是在努力挑战自己,李飞还是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参赛者。在北京马拉松大赛中,他发现一名选手跑步姿势不正确,整个人左右摇摆,既影响速度又消耗体力,于是就跑到那名选手身边告诉他纠正姿势,不仅如此,看到上了年纪的选手,李飞都会为他们喊一声“加油”:“无论成绩如何,他们的精神值得钦佩。”
在今年4月的扬州半程马拉松公开赛中,他以1小时22分50秒的成绩刷新了自己马拉松半程的纪录;在今年5月的天津国际马拉松赛上,他也完成了全程比赛。
作为一名上班族,很多时候,参加比赛赶赴外地,李飞都要向公司请假。实际上,在李飞所在的公司,请假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他说:“领导知道我天天跑步,也很支持我的这项爱好,一般都能顺利批准假期。”确实,对于马拉松这样一项有益身心的运动来说,无论在哪里它都能获得人们的支持和关注。
本组撰文 本报记者 肖明舒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