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套球具醒目地挂在墙边,白色的高尔夫球也在柜子中摆放有序,这里不是高尔夫球的会所,而是深圳美中学校近日才成立的高尔夫球俱乐部。在深圳中小学课程出现的高尔夫课程,触动着不少家长的敏感神经,很多人都担心会加剧孩子的攀比心理,同时还认为高尔夫球在中小学大面积推广意义不大。
学校开设高尔夫球课让人觉得新鲜,但不好“玩”,新鲜是因为这项运动被世界公认为是一项贵族运动,在学校难以推广和普及。之所以说不好玩,是因为这项运动本身就是一项烧钱行为,难以持久开展下去。
深圳高级中学作为公办学校,开设这样的课程,显然是罔顾广大学生的家庭实际,是打肿脸充胖子,是在制造新的社会不公。虽说上课的费用不用学生付,但球具需要学生自行购买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企业的赞助可以给学校办很多与教学有关的事情,比如增加实验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设科技图书馆之类开阔学生的眼界等,只有让大多数学生受益的投入才是最佳的。很难说一个学期只有20名左右学生选修的高尔夫球课目能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另外,选修这一课目的学生还会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在同学间造成新的阶层对立,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在同学间建立良好的平等关系。
民办的贵族学校怎么烧钱,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有需求就有市场,但硬要把这项运行说成是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气质、意志力和耐心”,“学生可以和国际接轨,从小就有宽阔的视野”。就有点勉为其难,也难以让人苟同。谁说打篮球的学生就不高雅,就培养不出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心。
学校开展运动项目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意志力,至于气质的养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不是一个单纯的高尔夫球课就能完成的。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说明气质的养成更多的是人的内在素质,重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提高。
深圳10所中学开设高尔夫球课,记者采访了11名学生家长,全部都站在了反对的队伍里,说明开设高尔夫球课还缺乏一定的民意基础。如果国民真的富得流油,把打高尔夫球的钱不当回事了,说明水到渠成了,真到那时开设这样的课程也不迟。
学校是否开设高尔夫球课,还是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王庆国说的,学校更重要的是身心素质的全面培养、责任感的养成,而不是以“贵族礼仪气质”的口号夸大高尔夫的作用。(长江网 郭双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