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国足协组织了社会专家座谈对国足选帅提出意见。会议上,足协新任掌门人张剑成为焦点,因为这是他上任半年来首次正式面对媒体。张剑坦言,自己在政策法规司任职的时候就对国足频繁换帅有些不解,没有想到自己在来到足协半年之后就要面临这样的棘手问题。但张剑并未对国足选帅发表太多看法。
会后大家普遍的意见是:在会上说得兴致勃勃,可是,大伙推荐的人选、提出的建议,最终能够对结果产生多大影响呢?
当那三封道歉信出现时,我小小地惊诧了一下。大致浏览了署名中国足协的那一封,其他两封不看也罢。
新闻客户端的推送功能,让我知道有这三封道歉信的出现,可见网易移动内容的同事,还确实在继续关注着国足消息,道歉信也上升到了“重点新闻”的级别。只是“6·15耻辱”已经过去了9天,为什么到了6月24日才有了道歉信?为什么道歉信一出现就是三封?
最紧要的是,为什么道歉信的口吻,仍然不能“说人话”?
道歉信出现前几个小时,足协负责媒体关系的董华先生给我打来电话,邀请我在6月25日出席足协的座谈会,主题是关于中国国家队未来的主教练。我可以想像这段时间,每日每夜恐怕这个机构都处在“紧急状态”之中,中国足球的状态更加“紧急”。这样的会议当然要参加,哪怕我知道参加的意义也仅在于参加。
三封道歉信,在惨败泰国9天之后。看来,中国足协似乎不是想要道歉就能道歉的。姗姗来迟,并且满纸公文口吻,与其说是向球迷道歉,不若说更是在向上级做检查。反应不及时、“不说人话”,既有足协本身能力过时的原因,更有上级在惨败后强力干预的痕迹。单就足协本身而言,与卡马乔“终止合作关系”的消息,早于官方发布前十多个小时见诸四大门户,我也是从网易新闻客户端上得到卡马乔去职的推送,这印证了刘建宏老师的那句评价:“中国足协已经是一个对自己毫无信心的部门,连卡马乔去职这样的消息,都不能在内部短时间把守秘密,人心涣散,就可见一斑。”
座谈会上,我第一次见到足管中心主任张剑先生,一个谦和诚恳的中年人。每次评论完中国足协,再见到足协这些工作人员,我心里都有些难过。或许是因为我作为媒体人,职业素养还不够,心理力量也难言强大,每次见到中国足协这些工作人员,多少都觉得这是些在体制内勤勉工作的个体。不论能力如何,他们都在自己岗位上工作着,他们不见得比其他部委政府机关的官员能力低下、道德败坏,为什么他们要在“中国足协”这个大帽子下,承担如此之多的骂名?
这是因为中国足球的失败。整个体制在这一项运动上,将所有弱点和顽疾暴露无遗。有人比喻A股市场和中国足球一样矬,我无法反驳。所以坐在这个漫谈未来国家队主教练人选的会议上,我时不时有些走神,总觉得不对。
我知道未来国家队主教练的选定,不可能通过和我们这些媒体人士座谈,产生对结果一星半点的影响,这事现在看来中国足协都做不了主。一个概念在会议结束后,反倒更清晰地呈现在我脑海里:现在根本不是选择中国队主教练的时间——我们都不知道中国足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中国国家队的真实状况?我们对于刚刚去职的卡马乔,还没有任何总结与回顾?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明确中国国家队未来需要怎样的主教练?
集中在“6·15”带来的国家队状况一个焦点上,都有三重疑云至今没有澄清,这是我过去两周在各种访谈、连线和专栏中,不断求助不断呼吁,但至今没有谁进行解答的——我早已不相信中国足协能解释这三重疑问:一、中泰之战,是否有国脚有意无意以消极比赛,“做掉”卡马乔?二、中泰之战,是否有非法博彩机构操控?三、俱乐部是否要求各自国脚在国家队“非重要比赛”时,出工不出力?
如果这些基本问题得不到解答,又会有一层毒性腐根存留地下,死而不僵。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可能认知中国国家队的现状?同样道理,如果对于在一片骂声中去职的卡马乔,我们只能纠缠于他的解约金,却不从真正客观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二十二个月他的工作状况、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什么,我们怎么能了解中国国家队主教练这个职务的现状和挑战?
我觉得国家队主帅不是简单个体,而更应该是一种科学体系,一个通过项目牵头人——主教练,带起整个国字号系列队的体系,战术统一、人员有增替机会,形成稳定良性循环。这也是足球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代表队的体系。国家队的主教练,必须有明确任期,管理者必须回避朝令夕改。
只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眼前的垃圾都没收拾干净,选来个里皮乃至瓜迪奥拉,又能如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