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穆战”未及“费纳决”
在费德勒和纳达尔早早出局之下,男单决赛在头号种子德约科维奇与二号种子穆雷之间进行,算是最符合外界期望的对阵。只不过“德穆战”的战果没有令人吃惊,但是三盘之内就完事的过程还是有些出人意料。26岁的小德和穆雷正处于当打之年,今后他们之间必定还会上演不少巅峰对决。但“德穆战”能成为“费纳决”之后的又一经典对碰吗?相信很多球迷还是会怀念后者。
费纳决最大的精彩之处在于两位天王有着截然不同的技战术体系,两种球风碰撞出的火花令人目不暇接。就算纳达尔那非主流的击球姿势算不上潇洒漂亮,顽强作风还被一些球迷讥为像蟑螂一样打不死的“小强打法”,但正是他这样的打法能逼出费天王全部潜能,让比赛更加精彩。
同龄的小德和穆雷都是全能型打法的杰出代表,他们同样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攻守能力,不仅技术上颇多相似之处,战术理念上也很接近。加上相识多年知己知彼,所以他们之间的较量就像是在跟另一个自己较劲。决赛虽然是在四大满贯中最快速的草地上进行,他们却能打得像是在涂成绿色的硬地上比赛,动辄陷入十多二十拍的拉锯战,完全没有了草地比赛在电光火石间决出每分胜负的特色。尽管这样针尖对麦芒的缠斗充满悬念,但是其冗长和单调也令人疲倦。
与其他高度商业化的运动项目一样,网球也难以避免越发功利化的走势。特别是在四大满贯这样的高水平赛事中,在胜利高于一切的宗旨下,采用更稳妥的战术显然是更保险的选择,搏杀型的球员往往只能灵光一现。费天王逐渐老去,将来“费纳决”出现的次数和质量都将不及当年,而他赏心悦目的进攻型打法将成为球迷记忆中的瑰宝。面面俱到的小德和穆雷会让他们的比赛变成教科书,对打网球的球迷很有参考学习的意义,但对于看热闹的观众来说,则未必那么有趣。
“四大天后”难成型
男子网坛渴望打破“四大天王”的垄断,而女子网坛却是希望出现“四大天后”的格局而不得。
小威、莎娃和阿扎在本届温网上均无缘八强,但她们依然是女子网坛最强大的第一集团。在她们缺席之下,四号种子大拉德万斯卡原本很有机会拿下职业生涯首个大满贯,并借此跻身第一集团,哪怕只是像当年尚未成熟的穆雷那样先当个凑数的陪衬也好。但是大拉在连场鏖战之下精疲力竭,终无缘决赛。而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自身的打法特点,决定了她难以像“三天后”甚至是李娜或科娃等大满贯冠军那样快速结束战斗,最终拖垮自己。
前些年女子网坛曾出现过几位“水货”一姐,她们的球风都与大拉一样,属于“女磨头”。但萨芬娜、扬科维奇、沃兹尼亚奇这几位一姐都未能打破“零满贯”,统治网坛的时间也不算长。短期一姐中只有伊万诺维奇不是以死缠烂打起家,可惜她没能将专注力放在球场上,也无法成为一代天后。在那个时期,小威还没有找回自己的巅峰状态,伤愈复出初期的莎娃也在挣扎之中,阿扎伦卡则尚未成熟,所以“女磨头”们可以占据积分榜前列。但在目前的激烈竞争形势下,“小磨女”大拉要突围而出显然困难得多。
这次巴托丽爆冷夺冠,一路上没有碰到过前列种子,签运自然是好得没话说。但前列种子们有不少就是栽在无名小辈的手中,那才让温网冷门不断。巴托丽至少没有遇弱不强,而且总能在两盘之内就解决对手,令自己保持上佳的体能状态,这些都为她最终的胜利做好了铺垫。大拉虽然对输给利斯基很不服气,但在一路苦战的巨大消耗之下,就算熬到决赛,恐怕也不会比利斯基走得更远。
中国金花意外惊喜
在本届温网上,中国金花迎来了意外的惊喜。彭帅与谢淑薇携手赢得女双决赛,像其他金花一样加入了大满贯冠军的行列;李娜亦在时隔两年之后重返温网八强行列。
有了李娜的法网冠军在前,彭帅这次双打折桂已经没有当年郑洁/晏紫首夺大满贯女双冠军时那么受到重视和追捧。但是这个成绩对于彭帅来说,仍是里程碑式的胜利,更是天道酬勤的结果。作为天津队出战全运会的主力,今年彭帅格外忙碌。在法网之后回国出战全运会网球团体赛,然后马上赶往伦敦参加温网,短时间内在截然不同的红土、硬地和草地上转换,对于一直有伤在身的彭帅来说,不啻是一种冒险。温网女双折桂,其实也是单打早早出局后“因祸得福”,让她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和体能储备来迎接双打比赛。但是在温网之后,彭帅又要投入到全运会单项比赛中,而且这次作为新科大满贯冠军出战,压力只怕是有增无减。来自场外的庆功、采访等活动,也有可能影响她的专注。冲击个人的首个WTA巡回赛单打冠军,依然是彭帅最重要的目标。
李娜在温网的表现胜于此前的法网,状态的回升是可喜的迹象,只是她与中国媒体之间的斗气风波依然未散。穆雷的成功对李娜也是一种启示,也许只有打破心魔,结束与媒体之间的互相折磨,才能在更好的氛围中轻松前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