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世锦赛5日将在广州挥拍开赛,加上此前的汤尤杯、苏迪曼杯,世锦赛的举办也完成了这座南国城市承办世界三大羽毛球顶级赛事“大满贯”的梦想。
在世锦赛开幕之际,记者采访了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羽毛球协会,希望探寻羽毛球“大满贯”之城背后的故事。
申办过程杀出“程咬金”
2011年,当所有人都认为广州申办世锦赛是众望所归之际,却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据广州市体育局副局长许建平介绍,当时,与广州同时竞争的还有丹麦的哥本哈根。就在世界羽联准备召开理事会进行投票表决时,澳门却突然提出申办。
世界羽联决定召开全体理事会议,在全面衡量中国的广州、澳门与丹麦的哥本哈根3座城市后,最终决定将2013年世界羽毛锦标赛交给曾成功举办过羽毛球世青赛、汤尤杯、中国羽毛球公开赛、苏迪曼杯等世界羽毛球顶级大赛的广州。
122年:从1到2000
广州成为羽毛球赛事“大满贯”第一城,除了常年大赛积累下来的场馆等设施过硬外,浓厚的羽毛球文化氛围也许是更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采访中,许建平为记者揭开了广州羽毛球历史的发端:1891年,广州市第一块羽毛球场就在沙面出现了。
1958年,广州市羽毛球协会成立,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羽毛球协会之一。
从1891到2013,122年的时间里,珠江小岛沙面上的一块羽毛球场地变成了散布在羊城各处的近2000块;也就是说,在广州城内每走3公里,就会有一块羽毛球场。
“广州羽毛球运动群众基础雄厚,在群众体育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广州,只要有健身广场、健身公园的地方,一定会有羽毛球场地。”许建平说。
大满贯”:1000到300万
2002年汤尤杯、2009年苏迪曼杯,2013年世锦赛,十年有余,广州市完成承办羽毛球顶级赛事大满贯。在这十年里,广州还全力打造业余羽毛球比赛,力图从羽毛球赛事和运动之城向羽毛球文化和品牌之城转变。
从2007年起,广州市业余羽毛球系列大赛每年历时3个月在12个区、县级市同时举办,参赛人数平均每年达1万人次,可谓广州的业余“大满贯”。
作为一项业余比赛,“市长杯”的总决赛引入了电视直播,而“家庭三人制”等举措更是让赛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大增。
“市长杯已经成为广州的品牌赛事,而且赛制的创新为广州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作用。”许建平说。
据广州市体育局统计,目前在广州,每周参与两个小时以上羽毛球活动的体育人口已经达到300万以上。
“大满贯”三项顶级赛事,参赛人数不过千人而已;一项市长杯,参与者过万;而它们带动的,却是广州市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也许这才是“大满贯”背后的意义所在。(完)2013/08/04 22:43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