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自1995年开展以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仅2012年从中央财政支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经费就高达14.5亿元,覆盖全国近82%的县(区)、98%的地(市)、100%的省区市,其中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占到了60.2%。一系列鲜活的数字背后,是政府在体育民生投入上的真金白银,是百姓体育生活幸福指数的屡创新高。
从今年的20到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抽测调查结果来看,全民健身的参与度、目的性显著提升,运动方式较之以往也更加丰富多彩。为了迎接8月8日即将到来的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大赛、业余铁人三项赛、巴西传奇巨星中国赛以及2013儿童奥运会等一系列比赛和活动将在全国的各个运动场馆举办,为全民健身计划添砖加瓦。
然而,全民健身蒸蒸日上的形势不能掩盖它现阶段的诸多亟待改进之处。
首先,全民健身的参与面仍不够广,不同年龄段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显著。作为一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中青年应该是精力最旺盛,身体素质最好的一批人,但是调查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中青年人群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与上次测试情况相比也有所下降。如何把这些人纳入全民健身体系,激发中青年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是摆在眼前的一大难题。城乡健身情况差异较大是全民健身工作的另一难题。在过去的一年里,仅有35.6%的农村居民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而在城市中这一数字达到了59.8%。农村居民在体育健身的意识、参与度和方法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全民健身投资应当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扩大全民健身覆盖面,主要提供篮球场、乒乓球场和羽毛球场等门槛低、易上手、受众广泛的场所和器械,并尽可能的为农村居民提供指导,避免因方法不当而造成反效果。
其次,相关机构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度仍有待提高。尽管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社会的“金牌意识”已经有所淡化,但体育部门工作重心仍不能从竞技体育转移到群众体育上来。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奖牌固然是极大的荣誉,但不能与更广大人民的健身需求相提并论。
此外,许多地方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一些形式主义问题也较为突出。如果只是为了应付“全民健身日”而搞些没有实际效果的仪式,甚至是抓壮丁一样找些人来演出,全民健身的开展就落不到实处,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