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9日体育专电 题:中国男篮需要“1:5”
新华社记者李博闻 王浩明
亚锦赛上经历了如同国足的“1:5”耻辱性惨败,不是中国篮球的末日,而是变革的时机!多年被“吃老本”、冠军、“亚洲霸主”掩盖的顽疾在一瞬间彻底爆发,痛彻心扉,但反过来何尝不是中国篮球之幸!
如果这次惨败的到来,能让中国篮球的管理者、从业者及所有圈内人士进行彻底反思,再重头做起,“资本相对雄厚”的中国篮球还有崛起的机会。如果还文过饰非,遮遮掩掩,中国篮球必然朝着亚洲二流甚至不入流下滑。
输给从未输过的对手、38年来亚锦赛最差战绩,如前中国篮协掌门人李元伟所说,“不是简单地用赛场因素就可以解释得过去的”。本届亚锦赛,中国队的后卫备受诟病,身体对抗、组织能力、篮球意识全面落入下风,这是我国篮球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的真实体现。
后卫身高和身体素质与常人最相近,在初期很难通过身高等简单指标筛选甄别,因此杰出后卫的诞生必须建立在相当大的人才基数之上。所谓“三年一中锋,五年一前锋,十年一后卫”, 中国的篮球培养体系依然建立在盲目的高大化选材和“成绩为先”的揠苗助长阶段之上。
不只是后卫,新老交蘀断档的残酷现实也被这次中国队的亚锦赛之行无情揭开。来到亚锦赛的12人大名单中,有6人打过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这还不算因伤没来的老将刘炜,这种换代频率简直无法想象。每次大赛因为追求绩而不敢输入新鲜血液,正是在如此“安于现状”心态的作祟下,中国篮球错过了一次次更新换代、成长造血的良机。
再往深一步讲,本次“亚锦赛之殇”暴露的还有国家队与俱乐部之间的矛盾。中国男篮的国家队集训时间全世界罕见,牺牲掉的是联赛场次和俱乐部利益。拥有如此矛盾,如广州恒大般多达10名国脚被质疑在国家队“出工不出力”的事实在篮球中自然无法排除。
一个国家篮球实力及人才的涌现需要根植于联赛。在CBA中,无论广东宏远、北京金隅或者山东黄金,没有一家能够达到与恒大、阿尔滨的投入匹敌的数量级。这其中,恒大、阿尔滨等足球俱乐部的投资人更看重足球创造的“附加收益”,而这一点篮球显然是做不到的,指望俱乐部主导类似恒大的“八项规定”显然有难度。
因此,对于国家队篮球运动员的保障等直接关系到赛场态度和投入度的问题需要管理者的智慧。篮协需要尽快理顺国家队、俱乐部和地方协会之间的关系,制定清晰、可执行的球员在国家队效力期间的保障、激励和约束措施。
认清耻辱、正视问题没什么见不得人,只有固步自封、掩耳盗铃才最可怕。我们需要“1:5”做药引来开刀治病,希望药到病除。(完)2013/08/09 21:45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