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曹鑫宇
就像国足在合肥制造的“1:5惨案”,男篮在马尼拉输给中华台北、创造了38年来最差亚锦赛成绩同样激起了国内球迷铺天盖地的声讨。队员无心恋战、洋帅被架空等黑幕开始逐渐曝光。
不过,在我们批判“马尼拉惨案”的同时,更该反思的是惨案背后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比如,为什么拥有号称亚洲第一联赛的CBA却无法为国家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什么当中华台北、日本、韩国等球队逐步完成体教结合模式的时候,中国篮球依然在传统的体校、体工队、专业队模式中故步自封?
疑问之联赛
CBA越强,国家队实力越下滑?
以NBA为模板的CBA,是中国少有的比较成功的职业化体育赛事,近年来不论是上座率还是市场收益都呈现出水涨船高的趋势。可为什么日益火爆的联赛却无法带动国家队水平的提升?
联赛场次不够,球员得到的锻炼不足或许是一个原因。目前CBA共有17支球队常规赛只有主客场双循环,每个队在常规赛只有32场比赛可打。即使季后赛,前两轮为五场三胜制,只有决赛是七场四胜制,打满的话也不过17场,冠军球队一个赛季加起来也不过49场。事实上,一支在CBA排名中游的球队,每个赛季平均下来只有40场左右的比赛可打。在有限的时间里,本土球员减少了很多锻炼机会,年轻人的出场时间得不到保证,教练的战术和打法很难进行系统地调整和改善,球员的体能和对抗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反观CBA的老师NBA,联盟共有30支球队,仅常规赛就有82场,季后赛每轮都是七战四胜制。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NBA是打三个季节休一个季节,CBA却是打一个季节休三个季节。”即使是亚洲对手,仅有10支球队的韩国KBL联赛,常规赛季每支球队就要打54场,而只有7支球队参加的台湾地区SBL联赛,每支球队都有30场比赛要打。
此外,随着影响力的提高,CBA越来越变为外援为主、本土球员为辅的联赛。以上赛季为例,CBA得分、篮板、助攻等主要指标排行榜中,本土球员在得分前十位中仅1人,篮板是3人,助攻是4人,其余全部被外援占据。过于依赖外援来提高战绩的俱乐部管理层实际上就是在压制本土球员的成长。很多专家早就指出,CBA在使用高水平外援上没有掌握好度,在对待本土球员“保护”上亟待加强。上海队老板姚明甚至建议下赛季最好取消亚洲外援。
疑问之体制
体教结合,中国篮球何时能学会?
战胜中国男篮后,中华台北队主教练许晋哲曾透露,他之所以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一名球员的能力与价值,就在于球队中不少球员都是他从高中就带起的苗子。
据介绍,篮球在中国台湾已成为仅次于棒球的第二大热门运动,宝岛对校园篮球相当重视,高中联赛分成三级,参赛球队早在2000年就达到269支,打到八强战,台湾有线电视台甚至进行直播。大学联赛也分为三级,加起来也有上百支球队。
不只是中华台北,此次出征亚锦赛的韩国男篮,阵中也有五名大学生,包括内线双子星李钟贤、金钟奎。早在此前的东亚锦标赛上,以大学生为主,辅以几名部队球员,韩国队就在决赛中力克由郭艾伦和王哲林领先的中国国奥队。
其实,中国的大学生篮球联赛也曾红火过,CUBA赛场也曾出现过爆满的场面,但真正从CUBA打出来的职业运动员,依然是少数。即使出现在CBA,多半也是角色球员,比如前东莞球员王晶、现效力于山东男篮的刘久龙。
很显然,中国篮球原有的人才成长模式已不适合形势的发展,但中国篮球依然在走着体校、体工队这条专业体制下输送“人才”的老路,球员们基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姚明就曾对此颇为担忧,“在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分离的前提下,再出一位NBA中国明星,很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