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届全运会:东道主之风、举国体制与马家军
六届全运会1987年在广东举行,东道主夺得了金牌与奖牌数第一,解放军代表团排在第十一位。广东、辽宁与上海三个体育强省(市)开始分庭抗礼,成为全运会金牌争斗的主旋律,同时被引进的还有东道主风,从此届以后,东道主基本上保持金牌榜三甲位置。
第七届全运会在六届全运会的六年后进行,即1993年。这个时间点给予全运会非常明确的身份定位,全运会即奥运选拔赛,此前两届全运会在奥运会前一年举行,但一年的时间对于奥运备战明显存在不足,而用全运会后三年的时间来进行奥运会备战,则足够了。
这也是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由来之一,同时也使全运会加入了更多被考核的因素,即金牌和成绩代表着成功,而为了获得金牌与成绩,任何方法都是可以的。
马俊仁为教练的田径马家军在七届全运会上夺得了女子中长跑的所有金银牌,这个辉煌让马俊仁上了神坛,但很快又迅速摔下。中国体育最有趣的一幕是,成功者均认为自己是主宰,但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只有他的成功被金钱物化以及政绩化后,他的成功才有价值,所以他不是主宰,只是棋子。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