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8月26日体育专电 题:从“做文明观众”到“共享全运”——历届全运会口号的变迁解读
新华社记者王春燕、王昊飞、刘卫宏
每一个琅琅上口的口号背后,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历届全运会的口号也不例外。
54年间,全运会举办了12届,全运会口号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繁到简的变迁。重拾湮没在岁月中的全运会口号,拾起的不仅是渐渐远去的历史,还有中国体育的发展轨迹和全运会口号折射出的时代变迁。
“全民健身,共享全运”是即将开幕的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这意味着在“后北京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的转变之路正渐入佳境。
“比赛结束之日,就是场馆对社会开放之时”,包括沈阳大学体育馆、沈阳医学院体育馆、沈阳农业大学体育场等为十二运而建的比赛和训练场馆,将在全运会之后成为大学生的锻炼场所,一些场馆还将成为市民活动中心,“与民共享”之意不言而喻。
与全运会近一甲子的历史相比,全运会口号的“年龄”则要小得多。1993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全运会上,全运会口号首次出现。与现在每届全运会一个主题口号不同的是,七运会共有20条宣传口号,4年后的八运会也继承了这一特点。
这两届全运会的口号可谓“包罗万象、面面俱到”。从“七运在北京 微笑在北京 友谊在北京”、“迎八运盛会 树行业新风”、“庆香港回归 迎八运盛会”等口号中可以看出,当年的全运会既是一次体育盛会,也承载了更多体育之外的“重担”。
国人多年来的奥运情结,不仅体现在全运会与奥运会毫不掩饰的“亲密关系”中,更“赤裸裸”地体现在多届全运会口号中。
七运会恰逢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前夕,“拼搏1993 盼迎2000”“迎七运重燃圣火 盼奥运再度辉煌”等口号,是当年国人对2000年奥运会的迫切期待。
“铸九运辉煌、展中华风采”,这一体现着强烈民族自豪感的九运会口号,则“诞生”于中国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和中国男足打入2002年世界杯决赛圈的时代背景下。这一体现着自尊、自信、自强的口号恰好与国人当时备受鼓舞的心态不谋而合。
而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国内举行的最后一次全国性综合体育盛会,十运会被看做是北京奥运的全面演练。“拼搏2005,梦圆2008”口号的提出,承载着13亿中国人的奥运梦想,也是对奥林匹克口号“更快更高更强”的呼应。
从十一运开始,中国体育的重心渐渐转移,从金牌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步伐正在加快。“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第一次在口号上与奥运会撇清了关系。十一运将关注点放在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做法引来了一片喝彩,也被视作是中国体育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一个体现。十二运的“全民健身,共享全运”则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循序渐进的完美体现。
从七运会“做文明观众”到八运会“当好东道主”的倡议,从十一运“全民全运”到十二运“共享全运”的不同心态,普通群众的身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是全运会的旁观者,而是各项健身与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全运会的实际受益者。
这个阶段全运会的根本任务,就是成为“我们”的全运会。(完)2013/08/26 19:15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