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龚洁芸
《纽约时报》的一篇李娜专访,在中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除了李娜火辣的话语,有关她因无法容忍被逼服用禁药类固醇而选择退役的消息,成为重磅炸弹,引起一片哗然。但之后,此篇文章的作者布鲁克·拉尔默承认,自己的这段陈述因“翻译问题”有失偏颇。原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小宁等人,也纷纷否认李娜服用过类固醇。事实表明,李娜只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吃过激素药。
《纽约时报》的专访写道:“主教练强迫她违背医嘱,服用类固醇药物参赛,使她药物过敏、虚弱不堪。”但作者布鲁克·拉尔默表示,自己所写的这段话,并非来自于对李娜的采访,而是源自李娜的自传《独自上场》。
在《独自上场》中,李娜确实写过自己服药的经历:“2002年亚运会之前,由于长久的压力和心情抑郁,我的生理期忽然开始紊乱。医生说是内分泌失调。这个问题有个很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吃有激素的药,但我对这种药过敏,队医也束手无策了。身体是这么个状况,训练就上不了量。运动员加不了运动量,就没办法在赛场上拼。那是在2002年5月和6月的北京,我们正为2002年釜山亚运会备战,网球中心从外面请了一位医生来给我看病。这位医生说了句真话,他说:‘她的身体状况真的不理想。’当时的领导为了让我去打亚运会,表示‘你只管给她打针就行了’。这话听得我毛骨悚然,我才20岁,就算是热爱网球,也不能因为网球毁了自己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吧。我的第一反应是打电话向妈妈求助。我妈妈爱女心切,一听这个状况,马上说:‘我们不打了,身体是一辈子的。’许多年后我仍然记得妈妈话语里透出的坚定。那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千斤重担卸了下来,满心都是回家的冲动。”
这段文字就是“李娜服用药物”的出处,在翻译时,拉尔默误将“激素药”翻译成了“类固醇”,导致了之后的各种误会。事实上,类固醇是激素的一种,一般用于促进肌肉生长和增强爆发力,属于禁药。但是,吃有激素的药调节生理期,是很正常的,运动员并不会因此被视为服用禁药。
2002年时任湖北省网球中心主任的王沛,一口否认了“李娜被服禁药”:“当时她在国家队的教练是余丽桥,干预恋爱这个事确实有,从那时来讲还是希望运动员好,所以不希望恋爱过早。但是服药这个事肯定没有。”王沛告诉记者,类固醇属于违禁药物里最“低级”的,一旦服用肯定会被查出。“说不定是国外的记者曲解了李娜的意思,也许是李娜在比赛来临前,为推迟生理周期服用药物,这个并不是兴奋剂。”
时任网球中心主任的张小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练逼迫李娜服禁药导致她退役,我没听说过。李娜退役已经是11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的原因我记得是她要去读书。至于运动员和教练有些矛盾,我认为是正常的事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