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摄影记者们用手中的“长枪短炮”对准13岁跳水冠军刘昕,谁又会想到获得第四名的陈若琳的内心感受?29日进行的女子10米台决赛,山东小丫就像一阵春风,吹出了中国跳水界的未来希望。而同样是年少成名的陈若琳就像行走在沙漠中一样,作为全力争取在全运卫冕的她,需要重新证明自己。
带着19个世界冠军的光环,陈若琳不久前在世锦赛输给了司雅杰,如今又在全运会上输给了13岁的刘昕。尽管没有拿到奖牌,但她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奖牌之外的价值。
在巴塞罗那世锦赛之前,为了缓解肩部疼痛,她甚至打了一针封闭。世锦赛之后和全运会之前的这段准备期,她的膝盖旧伤也复发了。这样一来,她的动作质量下降就在情理之中。在这届全运之前,不少江苏媒体同行就预言:“饱受伤病困扰的陈若琳想成功卫冕,困难太大了。”
21岁的陈若琳带伤参赛,内心经历怎样的纠结,一大批关注她的人无从知晓。但这个女孩儿面对外界还是显得那么平静,事实上,陈若琳并非一点竞争力没有,在当天的最后一跳中,她发挥得近乎完美,有两名裁判给出了9.0分,看上去她有可能获得一枚奖牌。可谁知刘昕的5253B跳得相当出色,入水完全压制住水花,1个10分,其余6名裁判都给出9.5分。就是这么残酷,陈若琳硬是被“挤”到了第四名。
和单纯的成绩相比,运动员在大赛展示出的精神风貌似乎更容易打动人,陈若琳便诠释了这种价值。近年来,中国体育界产生“淡化金牌”的共识,当然这并不等于不要金牌和奖牌,“淡化”金牌的核心在于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竞技体育的概念是: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个人或集体在体能、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达到提高竞技能力水平的一种社会活动过程。由此不难看出,成绩固然重要,但创造成绩的全过程则是更高层次的境界。
陈若琳用自己的坚持和勇敢,带伤站到全运赛场,用自己的努力挑战身体极限。用她自己的话说,“能站在跳台已经很伟大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