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战略和金牌策略下,全运会成为了中国各省市地方体育局最为重视的国内运动会,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着一个项目在地方的生存状态。项目成绩好,则地方愿意花钱去发展,反之则不然。在全运会众多项目中,有的项目因为职业化的原因在地方与运动员之间会形成利益冲突,这样的冲突在全运会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大牌运动员到底应不应该“缺席”全运会,成为了全运年的话题之一。在以职业化方式运作的项目中,足球或许能够为其他类似的项目提供一些借鉴。
自2009年的全运会开始,足球项目被分为了U20和U16两个组别,超龄球员都不能代表球队出战。因此,从那届全运会开始,在中超一线的球员便没有了全运会任务,得以全身心投入到职业联赛中。虽然中国足球一直饱受诟病,但是在全运会赛制这一点上,中国足球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在2009年全运会的改革中,足球比赛分成4个组别,分别是男足甲组U20、男足乙组U18、女足甲组、女足乙组U18。参赛队员绝大部分来自于地方体育局和足协在体制内培养的年轻运动员。为了刺激地方队响应这一计划,全运会在奖牌计算上也做出了调整,男女足甲组的冠军分别算2枚金牌,男女足乙组的前3名分别算2、1、0.5枚金牌,一共有11枚金牌。
到了本届全运会,分组依然采取4个组,但金牌和奖牌的总量进一步扩大。每个组别的第1名3枚金牌、第2名2枚金牌、 第3名1枚金牌;第4名3枚银牌、第5名2枚银牌、第6名1枚银牌;第7名3枚铜牌、第8名2枚铜牌。
奖牌的刺激让地方保证了对青少年足球的投入,同时,分组的年龄设置又在客观上让职业联赛的一线球员能够全身心投入联赛当中,保证联赛质量。这样的安排化解了职业体系下的运动员与全运会之间的冲突,也成为现阶段最为合理的可持续道路。
足球的全运会赛制安排为其他存在类似难题的项目提供了借鉴。在类似项目中,网球在处理职业诉求与地方诉求方面显得有些被动。李娜2009年全运会的伤退以及今年早早拒绝全运会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
就网球项目而言,全运会这样的平台对于已经单飞的职业球员只能算是鸡肋,同时这些球员还要以牺牲掉为大满贯赛事进行热身的机会,有些得不偿失。在外人看来,全运会已经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单飞球员向地方队“报恩”的一种途径。然而,对于那些在网球运动中刚刚起步的小将们,全运会的确是一个可以得到锻炼的地方,在获得荣誉获得信心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经费原因无法频繁参加职业赛的损失。
李娜一直以来的抗争以及今年全运会空荡荡的赛场都值得人们深思。一个想方设法“运作”高水平球员参加,却又不对外售票的全运会肯定是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结果。相反,让单飞球员和希望得到比赛机会的年轻球员们都能实现各自诉求的模式才是对中国网球发展有益的做法。
在类似项目中,篮球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情况,虽然全运会在赛季间歇期进行,但是有全运会任务的一线球员在面临亚锦赛这样的赛事时同样需要权衡国家队利益与地方队全运会的诉求。全运会现行的赛制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将球员推向了一个两难的境地。为了保证以最好的状态为地方队征战全运会,在国家队的比赛中避免受伤就成为必然。
其实在全运会各个项目的赛制安排上,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项目的特点及其利益诉求点,明确不同的运动员群体需要什么样的展示舞台。对于举重、摔跤、射击等等这些缺乏职业联赛支撑的项目,除开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这三大赛事之外,全运会是最为重要的赛事,这是无可争议的。在全运会这个平台上,参赛的选手无论是名将还是小将都是非常重要的展示机会。
然而,对于已经实行职业化,或者正在按照职业化模式运行的项目,如篮球、足球和网球,则应该区分对待,职业运动员最大的舞台是在职业赛场而非全运会赛场,让这些已经成名且赛事繁重的职业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属于他们的职业赛场才是正道,让他们“缺席”全运会这个舞台,才是对他们的爱护。同时,在对职业运动员“爱护”的同时,把全运会这个舞台让给他们希望得到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年轻运动员,则更加是对这项运动未来的“爱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