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朱广沪在沈阳、鞍山、大连三地来回跑,成了大忙人。离开公众视线一段时间,他一如既往地低调,即使在场地上看球,也是一个人坐在包厢里,拿个小本子,一丝不苟地记录下观察到的一切。“这次,我在全运会组委会技术调研小组工作,负责男足比赛。比赛结束,我会把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反馈给组委会。如果发现有潜力的球员,会推荐给国家队。”
1949年出生的朱广沪,与共和国同龄。过了花甲之年,他对足球又有了不同的理解。所以,这些年他接二连三地拒绝中超、中甲球队抛来的橄榄枝,一心留在青训的绿茵场,甘当“小园丁”。
旅行者
64岁,大部分这个年龄的老人已退休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朱广沪却一个人满世界跑。
这两年,朱广沪在公众面前露面少了。中国足协适时开启了青少年留洋计划,几十个孩子被送到葡萄牙在当地接受训练,朱广沪成了这支“足球留学生”队的技术总监。
朱广沪曾带健力宝在巴西生活多年,说得一口流利的葡语,交流没有障碍。“我每次去葡萄牙,至少呆一两个月。”留洋的这些孩子分散在里斯本竞技等十余家俱乐部,去一次葡萄牙,他总要在这个南欧国家转上一圈,到各个俱乐部关心孩子的比赛、训练、学习、生活,与他们所属的球队教练密切沟通。
朱广沪还是另一支留洋巴西球队的技术总监。“那些孩子集中在一起,接受巴西圣保罗州博塔弗戈俱乐部的训练。美国、海地、哈萨克斯坦等多国的青少年球员都在那里,小家伙们已经呆了快3年,提高很快。”
孩子王
一年里,朱广沪有近半年在国外,另一半时间回到国内。即使在国内“悠然假期”中,朱广沪也常到各地去看青训,与草根教练交流。
“这些年在国外看大牌俱乐部的青训,最大的感受是,国外球队鼓励孩子开拓思路,在球场上发挥想象力。而我们的教练,还像教小学生一样,每次传球都刻板地规定路线。”朱广沪说到教小朋友的事,神情一下子就轻松了许多。
“不要怕失误,不要怕丢球,大胆去踢。”“两个人的力量是不是比一个人大。这个球你和小伙伴配合,是不是比一个人过他省力气?”“过了这个人,如果把球传给队友,是不是比你自己射门更容易进球?”……朱广沪的语气越说越像个孩子。而球场上看到孩子们哪怕有一点点进步,他也会无比开心。
解说员
3年前,离开陕西浐灞后,朱广沪的生活就远离了聚光灯。直到最近才在一些中超和亚冠转播中以嘉宾的身份露面。“做解说是兼职,对我的业务提高有帮助。”朱广沪说,他喜欢在现场解说,因为那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感到自己还是球场的一分子。“我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了,是一种释放。”
远离足球中心这么多年,朱广沪需要一个适当的角色亲近这个“核心舞台”。可他又选择与这片场地若即若离。“近些年,也有中超和中甲的球队找过我,但都被我拒绝了。”
朱广沪拒绝好意的理由是:“我想把更多精力放在青少年足球上,因为他们代表中国足球发展的未来,如果基层足球基础不扎实,影响的是未来的中超水平。”这样的理由,让人无法不接受。
特派记者 钟喆(本报鞍山今日电)
记者手记
活到老学到老
朱广沪是个对足球痴迷的人。一个下午盯两场比赛,他能笔直地坐在椅子上看几个钟头。
“这也是学习。”在朱广沪眼里,他永远像海绵一样吸收足球的“水分”。所以,他时常会拿几盘录像带,一看就是一整天。
在葡萄牙和巴西,朱广沪一边关心留洋的孩子们,忙里偷闲还参加当地俱乐部组织的短期培训班。“日本足球比我们好,到了国外你就能找到原因。”在这些培训班里,有很多日本的基层教练、学校老师参加,有的甚至是自己掏腰包。“我们在送孩子留洋的同时,也需要提供基层教练和裁判员这样的机会。多管齐下,才能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这是海外学习时,朱广沪最大的感触。
“国外足球发展很快,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对于足球,活到老学到老是朱广沪的真实想法。 钟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