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钟灏 本报记者 姚勤毅
今冬,18岁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将以国际田联路跑锦标赛事的全新标准亮相。昨天,赛事组委会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以“奔跑的城市,市民的节日”为主题的2013年“上马”,将于12月1日在外滩陈毅广场鸣枪。
全新设置的比赛
除了原有的马拉松(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健身跑,今年“上马”首度增设10公里跑项目,为更多的路跑爱好者提供了参与机会。
与以往相同,“上马”赛道的起点和终点皆设在上海市中心,即始于外滩陈毅广场,全程、半程马拉松止于上海体育场,健身跑止于上海展览中心,新增设的10公里跑终点设在梧桐树掩映下的复兴公园。线路囊括了外滩、淮海路、徐汇滨江等上海地标性景观和商业中心,上海的时尚魅力和人文气息就在来自全世界的参赛者脚下有机结合起来。
组委会减少徐汇滨江赛道的折返路线,将外滩老码头景区也纳入了马拉松跑 “版图”,这一全新设置使整条赛道更加人性化,也更具历史韵味。
以人为本的理念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人气越来越旺,今年赛事规模再次扩容,参赛名额从去年的3万人增加到3.5万人,新增名额用于新设置的10公里跑,全、半程马拉松人数仍为1.8万人,健身跑名额为1.2万人。这样一来,路跑爱好者将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也能够量力而行,不少在沪外籍友人也将共同享受属于这座城市的健身大派对,共同参与“市民的节日”。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创新办赛的每个环节。今年,参赛者不用再为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而苦恼了,他们可以在报名时选择邮寄成绩证书或网上自助打印的方式获取参赛成绩。去年实现了全程马拉松成绩每5公里网络更新,这项信息化工程今年将继续推行,加快实时成绩的网上更新速度,让亲友团也能身临其境。
世界范围的互动
结合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独有气质,“上马”已成为国内最具国际范儿的马拉松赛事,连续两年保持了国内马拉松赛事的三项最高纪录:外籍参赛者比例、冠军奖金、完赛率最高。
去年有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外籍选手参赛,占总报名人数的六分之一。今年,“上马”的国际元素将更足。组委会不仅面向全球征集赛事吉祥物,还将举办以“马拉松与城市”为主题的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共同探讨马拉松给城市带来的宝贵财富。论坛将以赛事为载体,从文化的角度宣传和挖掘上海的城市魅力和精神,将上海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紧密结合,通过马拉松这一平台,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上海,让上海更加“世界”。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