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观众、没有电视转播、几乎是毫无吸引力的这场全运会高尔夫团体赛究竟有大的重要性,观众会花几百块 钱买票入场吗?这场新的辽沈战役有几个场馆满员?有人说全运会是政治战役,那么全运会项目之一的高尔夫的重量怎样?严格的讲,高尔夫首次 被纳入全运会大家庭,这不仅仅是中国高尔夫人的梦想,也是对这项运动的最大认定,应该说这是高尔夫的幸事,是高尔夫人的期待,但是当比赛落幕,奖杯所属落袋,人们的关注点又在哪里?
一条新闻:辽小虎掀翻领军中国高尔夫二十年的广东队。三个97年出生的辽 牛,以10杆领先掀翻以张连伟,粱文冲领军的广东队一举夺冠。问题不是谁胜谁负,而是三个辽小牛全是在美国学球的中学生,球员流动无可厚非,具有讽刺的是中国引进的"最具国际领先技术的澳洲体系"?推了十年澳洲教学,考出来7000澳式教练,最后却被三个留美中学生拿走奖杯!可见教学体系是中国高尔夫发展的一大毒瘤。
今年六月,在与前中国高尔夫协会秘书长崔智强的一次非正式拜访中,我们直面了关于中国职业教练考级认证和培训体系的话题,对于这位前秘书长(1993-2005年)来说,他曾翻译了一本美国著名高尔夫教练哈维-彭尼克的教学日志,这本书长期以来被全世界的高尔夫爱好者是为“宝书”,加之该书手记是红色封面,统称为“红宝书”,该书通过哈尼之手记录了美国高尔夫早期的技术发展,包括两代高尔夫人的创造和努力,这也是大家熟知的“本.霍根”“鲍比.琼斯”和“杰克.尼克劳斯”,这是美国PGA体系的祭奠和完善,也正是有了这个祭奠,才有了今天美国高尔夫的辉煌。当我在国内看 到这本译本的时候异常激动,而译者又是中国高尔夫协会的秘书长。多么好的一本书呀!但是,我费解的是:中国高尔夫协会为什么选择了一个并不被世界职业圈认同的“澳洲体系”作 为中国教练员的培训体系。我直言问到这个问题,他没做正面回答,但从他的回避里我已经有了答案。
我在许多场合和讲席中反复讲到这个体系问题,有人根本不当回事,有人觉得我故弄玄虚,甚至讨厌,但是我要说的不是孰是孰非,而是一个真实:高尔夫教学体系关系着高尔夫技术水平。从哈维年代到前老虎时代,是个泛美的圈子,这其中苏格兰、南非、日本走在前面,特别是日本根据亚洲人特点有所改造,特点是左右移动挥杆。随着老虎时代的强势,韩国完全融入美国,这也是韩国球员独霸的原因。所以当我们的职业教练员还在球场喋喋不休的讲述大挥杆的时候,全世界的赛场上都悄无声息的减挥了。
记得两年前,江苏体委和高协在盐城正式组成全运会高尔夫球队,最初的定位是坐6望5,那时候广东队、北京队、云南队、香港队和四川队不敢小瞧,所以江苏队定位也算现实,但是谁料到后来的变化那么大,哪有省籍地域之分,全国就那么几个数的来知名球员,即使把打80杆的职业球员全算上也不够一省一队,于是就有了各 种挖人方法和奖励承诺,但人们都知 道业余球员必须声明放弃奖励才可参赛的规定,于是又需要变通。除了参赛球员的省籍混杂,这次比赛真正问题还不在这里,而是教练问题,正像中国高协领导赛后讲“本次参赛球员有近三分之一在国外接受训练”,高尔夫是全运会小球中由职业球员为主体参加的比赛,因此也是最吸引观众的赛事。但是究竟国内有多少人认识自己的球员呢?除了圈内人士,中国高尔夫留给国人的是什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