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斯诺克就像其他的许多运动项目一样,总给人一种危如垒卵的感觉——当丁俊晖接连拿下世界级大赛的冠军,国内的台球房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头来,过去一直被看做是小混混才玩的游戏,一举也变得人模狗样起来,大城市在忙活着拉大赛进场,小城市也在筹划着自己的山寨比赛,好似一场全民时尚,一如当年的喇叭裤和呼啦圈。
晚间,一边看着丁俊晖的比赛,一边翻阅着资料,猛然想起,少年成名的丁俊晖,已经26岁了,离他首次闯入公众的眼帘,也有足足八年之久了。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拿“小丁”这个称呼去叫丁俊晖,他的年纪,给人叫上几声“小丁”似乎没什么不妥,但在竞技场上,一个成名已经八年的老球手,怎么都谈不上跟“小”字搭边了。然后,再发现,似乎这么多年,国内的球迷和媒体提及斯诺克,依旧是小丁长小丁短,也没有新的名字再出现了。
我一直不认为,斯诺克在上海设个排名赛,就说明这项运动在中国算扎下根了。大多数人还只在意炫耀着自己一直与时俱进,了解潮流,真正将闲时好好打场桌球作为常态的,毕竟没有多少。对于我们而言,只需知道丁俊晖,抽空瞄两眼电视画面,有了可供交谈的话题,就足够了,就好像提起女足只需要知道孙雯,提起女网只要知道李娜,提起田径只要知道刘翔,提起排球只要知道郎平,就可以了。
当我们对一项运动的喜好仅仅止于此,却不愿通过身体力行或别的什么途径去发掘新的美感时,这项运动迟早会变成“特种兵式作战”,可以红极一时却最终昙花一现,可以全民簇拥但最终归于平静,再然后来一帮貌似文人对着这残垣断壁进行赤壁怀古。
丁俊晖在这片天地里撑了八年,独自一人。严格来说,全国那么多台球房的存活,一半的功劳在他。我们并不知道,下一个八年,第三个八年,丁俊晖还会不会被我们像现在这样经常提起,毕竟,这么长时间只有他一个,已经让他的形象被严重过度消费,提前衰老。
我们需要找到新的话题,我们需要发掘新的偶像,如果我们不想斯诺克像女足、像女排、像田径、像女网的话。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