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东颖 本报实习生 巢怡雯
斯诺克上海沃德大师赛决赛采用19局10胜制,丁俊晖和肖国栋上半场9局比赛就打了4个半小时,足足可以看三场足球赛。在这个事事都讲求效率的快节奏时代,斯诺克这样的“慢”竞技该如何走出小众的困局?是否应该换换面孔呢?
其实,为了改变冗长拖沓的比赛节奏,世界台联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例如在超级联赛、强力斯诺克、单局挑战赛等非排名赛上,限制出杆时间为20秒内。时间紧张,球员自然会出现失误、甚至手忙脚乱的场面,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比赛的娱乐性。但是在排名赛中,平均出杆时间少于20秒的球员屈指可数,在较复杂的局面中,即使以快著称的“火箭”奥沙利文也不可能杆杆在20秒内完成。
对那些忠于斯诺克传统的人来说,改革并非有益无害。国际金章裁判诸瑛认为,“改成短局制,每次出杆都有时间限制,那就不叫斯诺克了。可以推出完全新颖的比赛,提高大家的兴趣,但排名赛最好不要动。就像饺子下了油锅变成煎饺,味道就不同了。喜欢吃哪个,大家各取所好。我就是那个会选择饺子的人。”
“英国神童”特鲁姆普则同意,在英锦赛或大师赛之类的大赛中引入限时出杆的规则,“有时我甚至觉得斯诺克有些乏味。有些人总是围着球台不停地转,花两分钟才打出一杆,而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考虑这么长时间。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些观众这时会关掉电视。”
球迷刘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像艾伯顿这种喜欢‘磨’的球员确实很考验观众的耐心。尤其在当今年轻人本来就缺乏耐心的情况下,看球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除非你是真的喜欢斯诺克。我之前看过出杆限制20秒的比赛,确实很过瘾。台联可以采取慢慢改的方式,让球员适应,也让观众适应。”球迷陆先生则认为,对球员来说,改变是很难的。每个球员有自己的出杆节奏,硬改的话肯定会有影响。可能时间短了,但球员实力得不到展现,比赛反而变得不好看。
在斯诺克的世界,快节奏与漂亮球就像鱼与熊掌,很难兼得。正因为如此,奥沙利文的出现犹如清新的空气。他对艾伯顿这种“磨”式斯诺克“深恶痛绝”,身体力行地把斯诺克演绎得行云流水、充满激情,并因此招揽到相当一部分斯诺克粉丝。但奥沙利文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并不是每个球员都有他这样的天赋。以世锦赛为例,决赛打两天,冠军需要取胜18局。若双方实力相当,比赛可能打满35局。记者还听说,曾有一场7局4胜的比赛打了6个小时,裁判站得腿都发抖了。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这是一个快的时代,慢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斯诺克的慢就像“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慢”可能让斯诺克走向穷途末路,也可能使之成为经典。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