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华
“恭喜你们获得冠军!”皮肤黝黑的拉德万向憨笑着的张勇竖起大拇指,随后话锋一转,“你有名片吗,给我手机号码也可以……这次我们少了5名主力,想约你们下周再踢一场!”
2013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东亚国际邀请赛近日落幕,最终拉德万执教的AKSIL队以点球惜败于张勇挂帅的上海鞍山初级中学队。AKSIL队是沪上国际学校联赛的冠军球队,拉德万和一帮12岁的小球员不服气。这才有了“约战”的有趣一幕。
唤醒热情
上港和申鑫5日上演中超上海德比,144名12岁的小球员和他们的家长端坐在上海体育场的12号看台。近距离观赏高水平职业联赛,既能让小球员保持对足球的热情,也让家长们保留着一份期待。
中国足球的未来在青少年,发展校园足球成为拯救中国足球的唯一良方。然而,中国足球曾经深陷负面新闻,一度让不少家长丧失了对足球的热情。“应该说,随着国家领导人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加上足球环境的日益净化,家长们对孩子踢球的支持力度有明显的提升。起码在孩子的小学和初中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他们踢球了。”张勇这七年一直在带教“娃娃军”,他的观点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理念差异
足球,有时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中外家长们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奔放和含蓄,外向和内敛,究竟何种文化和态度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足球兴趣?
“你能做到!”“来吧,勇敢一点!”“太棒了!”这是老外家长们在场边加油助威的口头禅,不时还会来一段激情的足球歌曲。AKSIL队输掉比赛,小球员们个个流下失望的泪水,他们的父母依旧昂头挺胸,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孩子们。
相比之下,中国家长们更习惯于安静地观看比赛,怕自己的着急情绪影响孩子们的发挥。“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就是不一样。”赛事协办方、上海东亚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主任林毅说。这几年一直在带教孩子的女足名将白莉莉,也给中国家长们提出了自己的忠告:“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引导家长的观念,先不要给孩子太多的目的性,首先是要让他们体验足球的乐趣,享受健康的生活。”
放眼长远
孩子能否踢球,决策权掌握在家长手里;校园足球能否落到实处,取决于校长的态度。看着鞍山初中师生们忘情地庆祝冠军,看到校长贾晓岚激动得红了眼眶,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办公室副主任陆煜特别上前祝贺。他认为,“只有更多的校长重视足球,把足球作为孩子们寻找乐趣、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踢球的孩子才会越来越多。”
如今,校园足球在全国已有49个国家级布局城市、77个省级布局城市,注册人口约19万人,近5千所大、中、小学的270万余名学生参与,年均比赛10万余场。国家体育总局足球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魏吉祥表示:“关于高中和大学推行校园足球的政策和法规即将出台,我们还计划举办校园足球东亚四强赛。中国足协未来还将成立社会足球部,就城市的足球场地规划等给予建议和指导,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多踢球的场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