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东梅州10月13日体育专电 记者观察:中国铸造“铁人”之路漫漫
新华社记者王浩明、顾涓
13日,2013梅州雁鸣湖国际铁人三项赛落下了帷幕。从这次比赛赛场内外的方方面面来看,中国铁人三项在进步,但离铸造真正“铁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铁人三项部主任、中国铁人三项运动协会秘书长陈笑然介绍,铁人三项70年代初在美国发源,1989年中国铁人三项协会成立。在2000年铁人三项进入奥运会后,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发展期。2005年进入全运会,2006年进入亚运会。之后,我国运动员也在亚运会上舀到过金牌,但距离真正的世界水平差距仍然不小。
“我们现在有200多名注册运动员。辽宁全运会后,一些省市也有了组建专业队的意向。”陈笑然说。
从本次比赛来看,在真正高水平的男子精英组争夺中,中国取得的最好成绩也只有第18名。
其实,抛开名次,铁人三项运动所展现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这一点,在与男女精英组两名冠军的对话中记者都感触很深。无论是练了将近10年的男子冠军意大利选手安德烈,还是刚刚在两周前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女子冠军澳大利亚的琳达,对这项运动的感情都自然流淌出来——因为喜欢,而从事这项运动,因为热爱这种生活方式,所以乐此不疲。
而在比赛刚刚结束后的一幕也让人深思。国外运动员们都随意地在草地上聊着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也都借此机会互相认识。一帮赛前还都互相不认识的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匈牙利选手,在晚饭的时候就已经打得火热了。而中国的运动员们却都是各自为战,甚至各个省队都有自己的小圈子,很少能够融入这个大圈子。
究其原因,语言上的障碍当然不能忽略。但更多时候,运动员们则是缺乏一种主动融入的勇气。而如何享受比赛带来的快乐也知之甚少。
这一点来说,反而是不少业余选手更懂得享受比赛的快乐。在本届赛事中,有20-60岁之间的超过200名业余选手参加了争夺。陈笑然表示,目前中国铁人三项群众基础正在加速普及。
“我们中国铁人三项协会现在有60多支团体会员,协会注册的业余运动员4000人,基本上我们赛事办到哪,一些铁杆业余会员就去到哪。”陈笑然说,“我们在赛事组织管理等硬件上走在了前列,国际上所有类别的赛事都承办了。我们下一步希望加强国际交流,在软件上努力追赶。”(完)2013/10/13 22:48
此稿为新华社体育专线稿件,严禁转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