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可以被称为“搏击家”,他其实早就超越了中国传统武术,包括他的师傅叶问。
本报记者 施绍宗
传统武术咏春因“咏春门中个别人被指欲立碑重返少林并自证正宗借此敛财”而起内讧一事,自叶问儿子叶准与世界咏春联会副会长冼国林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以来已过去大半个月,在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之后的一周,本报记者向当事人之一、世界咏春联会副主席兼佛山精武体育会副会长梁士秋打听事件的进展。梁士秋表示,无论是少林寺方面还是佛山精武体育会会长、世界咏春联会副会长梁旭辉的师傅张卓庆,都对他们的质询没有任何回应,但他知道佛山市政府方面已出面与少林寺方面联系,要求停止咏春重返少林立碑仪式,他相信少林寺方面不会不顾他们的要求而一意孤行。另外,佛山精武体育会正展开查账行动,已发现了会长梁旭辉在本会财务上的一些问题,他们一定会追究下去。
内斗与利益之争由来已久?YES!
“咏春门”结果下周将揭晓
今年45岁的冼国林祖籍佛山,是武术家、金融家、导演、影视推广人,在世界咏春联会中任副主席,地位仅次于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儿子、89岁的叶准。冼国林还是一位香港金融业猛人,曾投资《叶问》的系列电影,正在南海搞影视城,他在提供给媒体的材料以及在新闻发布会上还特别提到“世界咏春联盟总会”创会会长、马来西亚人陈贤武(后改名为陈法澄),指其前些年的各种作为有欺骗性质。由此来看,这场“咏春门”的正宗与利益之争由来已久,所谓“咏春中有人自认正宗并借回归少林敛财”事件,只是近几年为利益内斗的一次集中爆发。
“咏春门”继续发酵,结果将在11月9日揭晓,但这段时间,作为中国武术官方管理者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对此事一直没有表态。本报记者昨天致电分管套路的武管中心副主任陈国荣,陈国荣表示这段时间很忙,没听说过这件事。当听完本报记者对此事的概述后,他表示以自己的身份不宜表态,毕竟世界咏春联会是境外组织,希望他们内部协商解决问题。他认为,这肯定不是好事,从大武术观出发,大家都要团结。陈国荣表示,他感觉,少林寺不会在乎咏春是否回归少林,反过来,咏春拳是一个很好的拳种,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气,其推广普及也没有必要一定要依靠少林寺。总之,咏春应该以和为贵,妥善解决好问题。而对于陈贤武,陈国荣也表示并不知道此人。
武侠小说功夫影视混淆虚幻与真实?YES!
张根学:金庸小说损害武术
“咏春门”内斗这种狗血剧情刚开始还挺轰动,但观众现在已提不起多大兴趣,除非两人能来一场决斗,就像60年前在澳门举行的香港两大传统武术门派掌门之间(白鹤拳陈克夫VS太极拳吴公仪)的比武。但这显然是不可能也不值得提倡,再说了,就算两人来一场真正公平公正的比赛也没有什么观赏性,水平肯定不会高。本报记者为此重看了当年的比赛录像,又从《广东武术史》一书中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场比武当年在港澳非常轰动,但比赛场面却相当业余,两位武术名家的搏击水平实在难以恭维。不过话说回来,他们有勇气上擂台已经不简单,实际上,他们在传统武术名家中已经算是“很能打”了,业余又怎能与职业搏击选手相提并论呢?
说起武林,特别是传统武术界,确实有很多趣事,有许多广为流传的虚构的传奇故事,如关于霍元甲、黄飞鸿甚至叶问等人的故事,有些出于政治目的,有些出于商业目的,有些则是两者兼有,后人也就在这种娱乐消费中有意无意之间混淆了虚幻与真实的界限,造成混淆的原因以前有武侠小说,现在则有功夫影视。
去年年初,在西安国家散打队的训练基地,国家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在闲聊武术时说,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但没有对武术起到好的作用,反而损害了武术,主要是误导了广大读者,使他们对中国武术产生了错误的认识。金庸借中国武术创作武侠小说挣了大钱,但从来没有回馈过武术,对中国武术没有任何贡献。本报记者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从这一角度去批评金庸,以为张根学这番言论只是私下发发牢骚,但张根学表示这是他最想说的话,并不怕言论见报。
叶问李小龙是师徒本质无区别?NO!
李小龙搏击家 叶问武术家
坊间有一句话—“高手在民间”。对于武术,“高手在民间论”至今仍有一定的市场。对这句话有多种阐释,本报记者较为了解的是经常有“传统武术高手”挑战专业散打选手。12年前就有人提出民间高手可以挑战超级散打王柳海龙,这让柳海龙特别烦。他曾说,要打就设10万元奖金,谁赢谁拿钱,否则别再说我不应战。可惜,总是有人光说不挑战。
12年前的柳海龙血气方刚,他们这些专业队训练出来的散打选手,最烦就是那些传统武术练家只有嘴上功夫,真正交手却不堪一击。有一次,柳海龙被安排到顺德的李小龙纪念馆参观,在别人介绍咏春拳练习功法的木人桩时,神色不悦的柳海龙一脚踹了过去,力度仅用四成,木人桩就被踢坏了,众皆失色。如今,柳海龙不会这样发泄情绪,他对中国的传统武术已有了深刻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地看待问题。事实上,当柳海龙如今在影视作品中展示自己的功夫时更能体会李小龙的伟大,当然,是从以电影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这一角度。
12年前,柳海龙误读了李小龙,因为李小龙其实早就超越了中国传统武术,包括他的师傅叶问。如果不是李小龙,叶问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名气,两人之间虽然是师徒,但有本质区别,李小龙可被称为“搏击家”,但叶问只能被称为“武术家”,更准确的是“咏春大师”。
没必要试图比较不同时代且不同体重级别的李小龙与柳海龙的功夫高下,两人在精神上有某些共通的东西就足够了。有趣的是,李小龙是“无限制格斗”理念的创始人,如今,柳海龙这位站立式格斗的真正高手也在退役多年后成了以“无限制格斗”理念为模板的一场综合格斗比赛的代言人。
传统武术专业散打搏击业余?NO!
传统武术运用到
徒手搏击上即散打
“高手在民间”的另一个版本是“高手在特种部队”,有更多人信奉徒手搏击格斗的真正高手是特种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神话。本报记者与解放军特种部队的一位格斗教官多有接触,他说,特种兵要学习多种技能,在徒手搏击上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如果此人是搏击高手,那一定是进部队前就已精通徒手搏击,通常我们会到散打专业队招收一些运动员,但他们的搏击水平一般也不可能超过他们当专业运动员的时候,毕竟那时他们天天高强度训练,而且还参加比赛。
看到这里,有人会认为,传统武术练家在搏击能力上与散打选手或其他搏击选手相比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这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更根本的是,即使“苗子”的条件再好,甚至经过专业训练,传统武术拳种的训练方法也很难产生真正的搏击高手。在这点上,已故广州咏春大师岑能的看法十分中肯客观。12年前,本报记者采访过岑能,他对传统武术中的一些人看不起散打和不认可散打持不同的意见,他认为,传统武术如果真正用到徒手搏击上,其实就是散打,看的是功夫的深浅。散打本身就是各种传统武术在搏击上的简化运用,关键不在招法,而在功力。在传统武术家中,很少有人能像岑师傅那样明白事理,即使明白,也不会敢于表达。
如果能够明白传统武术的整个生态系统,也就能够理解传统武术。传统武术的魅力并不会因为自身在真正的高强度高速度对抗意义上而言的搏击格斗能力缺失而消失,相反,传统武术过于精巧完美的理论与技法,在低强度速度的低烈度对抗上获得了极大的价值,其中就包含了艺术审美价值。在这一点上,柳海龙自身的经历就颇能说明问题。作为中国散打的标志性人物,柳海龙的搏击技艺没有谁会怀疑,但在他转行当上了影视演员后,他在影视中所表现的功夫却不如李连杰这一类套路选手出身的功夫演员的动作赏心悦目。显然,在功夫动作片中,散打选手与套路选手相比没有任何优势,这也是为何武打演员多从武术套路运动员中挑选,而不是从散打运动员中挑选的真正原因。
“统一擂台”受限?YES!
传统拳术
闭门造车严重
传统武术中有不少宝贝,但要转化为真正的搏击能力,必须是一个练习现代搏击并达到一定高度的人才能悟出。咏春拳与太极拳一样,在某些方面非常有价值,但对于徒手搏击而言,他们也有不少局限性。此外,最关键的是,传统武术虽然反对散打这种对抗性竞技比赛形式,但却始终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比赛形式。真功夫是通过规则真正开放而又相对安全的比赛打出来的,没有真正的比赛,自然谈不上提高搏击技艺了。长期没有规则开放而又相对安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对抗性比赛平台,传统拳术高度精巧的搏击理论与技法得不到真正的检验,无法在实践中去芜存菁,使得闭门造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也使得传统拳术在技击上继续滑向“局部性技巧”。咏春拳与太极拳都一贯存在着这种倾向,“有擂台,无拳派”,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正因为如此,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门派拳术不能允许统一擂台的存在,因此,“有擂台,无拳派”是一种假设,而“有拳派,无擂台”则是一种现实。
不过,只要传统武术不再奢谈自己在搏击上的能力,反而能彰显自身魅力,因为传统武术的价值主要是在文化。传统武术的魅力不是因为它在综合搏击上有多厉害,恰恰相反,是它在高度发达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高度精巧的搏击理论与技法,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就很难真正理解传统武术的魅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