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降级,给了有“足球城”之称的海滨城市青岛当头一棒。从青岛海牛到青岛颐中再到青岛中能,青岛足球一脉相承,截止到本赛季已经在中国最高级别联赛中征战了17年(缺席了1996赛季的甲A联赛),这个成绩仅落后于鲁能、国安和申花这三支老牌劲旅。随着青岛中能本赛季降级,这样的荣耀也随风而去。青岛不缺才华横溢的足球人才,其经济实力也是名声在外,这样一个城市,怎么就维持不了一支中超球队呢?
本报记者 胡建明
形不成合力的人才圈子
青岛足球出人才,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这里不仅出过像刘国江、汤乐普、王维满这样的优秀教练员,也培养出郝海东、李小鹏、宿茂臻、姜宁、郑龙等优秀球员。可现在回过头看看,这些叫得响的名字,有几个还在为青岛足球而奋战?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青岛足球最难解决的问题。
值得欣喜的是,青岛足球在青少年培养这方面还是很有心得的。为了能培养出更多的足球人才,青岛市足协专门聘请了刘国江指导全市的校园足球。一些业余足球俱乐部对青少年足球培养也有参与,据说,现在青岛市U13年龄段的优秀球员,就集中在两家业余足球俱乐部手中。
正是因为足球人才充裕,青岛在2012年底又成立了一支新的乙级球队青岛海牛,经过一个赛季的拼搏,青岛海牛在不久前成功冲上了中甲联赛,下赛季,他们将和青岛中能在中甲联赛中展开“青岛德比”。
在同一级别的联赛中出现两支球队,青岛足球势必要面临资源再分配的问题。如果资源分配得当,这两家俱乐部会相安无事;如果资源分配出现了大的差池,那么原本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或许就会被引爆。
在青岛海牛成立之初,从颐中海牛手中接过青岛足球旗帜的青岛中能就有所不满,在他们看来,“海牛”这个青岛足球的传统名号应该归中能所有。
行事拖沓的决策圈子
青岛中能本赛季未能继续留在中超联赛,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除了青岛中能俱乐部自身有些问题未能解决好外,也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大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有位球员在与记者交流时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如果中能在过去的这个赛季能有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球队肯定不至于降级。
让球员最不爽的是中能在训练基地搬迁过程中受到的磨难。“虎山训练基地原本就是政府部门答应为我们建的,可建好了却迟迟不让我们搬进去住,这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第一感觉就是有关部门不想支持我们。这样的环境能让人安心踢球吗?”
说起训练基地,青岛中能确实是一肚子苦水。“当年我们从颐中手中将球队接过来的时候,签的合同就是颐中那边的训练基地我们可以长期使用,一直到新基地解决了为止。但为了2009年全运会,政府让我们搬了出去,并承诺两年内帮我们建一个新基地,谁也想不到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被一拖再拖。”
能对这件事情做决定的有关部门为什么迟迟处理不好这件事情,是中能方面始终无法理解的。
11月7日,青岛有媒体组织了一次与青岛中能降级有关的畅谈会,在这次会议上,青岛市足协主席周鹏举说,在中能队出现八轮不胜的情况下,他曾经带领有关人员深入中能俱乐部调研中能出现了什么问题。
他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青岛足球大环境的变动对中能队员造成的影响很大,“比如,青岛海牛队的成立就让很多队员认为,可能是青岛方面不再重视青岛中能了。”长期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位置上,青岛中能变得异常敏感,大环境稍微风吹草动,就能在中能内部引起动荡。
洁身自好的经济圈子
在大部分人看来,青岛之所以维系不了一支中超球队,主要是因为青岛中能缺少能让球队保级的经济实力。对于这个问题,青岛方面也都心知肚明,毕竟青岛中能集团的经济实力大家都很清楚。
根据中能集团官方介绍,整个中能集团的总资产为30亿元。这样的经济实力,在经营中超球队的民营企业中绝对属于弱势群体。有些数字,一比真能吓人一跳,恒大总资产在2012年达到2389.9亿元,是中能集团的数百倍,甚至连本赛季降级的武汉卓尔也比中能集团强很多。
为了帮助青岛中能经营好球队,青岛方面曾经出面帮助中能拉过赞助,但在与海尔、海信以及青岛啤酒这些知名大企业的接触中,青岛中能还是吃了闭门羹。据青岛市足协主席周鹏举介绍,当初他在和一家大企业打交道时,人家直接表示:“我们要把市场瞄向国际化,对青岛足球不感兴趣。”还有些企业因为担心足球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也都躲得远远的。
无奈之下,青岛市政府这几年开始出资扶持青岛职业足球,尤其在2011年之后中国足球的大环境转好,青岛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青岛市职业足球发展,但是这部分钱跟长春市的6000万元以及同为足球城大连市的5000万元相比还是显得少了一点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